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非主基地航空公司業務用房及機組出勤樓項目(以下簡稱“非主基地航項目”)本月初開工建設。作爲建設方的首地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裴汝波今天表示,該項目預計2020年6月30日完工,屆時將吸引河北航空、首都航空等京津冀中小型航空公司進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進一步改善其運營條件。

完善大興國際機場配套設施

非主基地航項目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前核心區,總建築面積29.9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地下雙層面積約10萬平方米。項目定位於“機場城市智享示範區、航空公司智能辦公平臺和航空乘務人員樂享生活港”,即: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資源優勢,建設生態化、智能化、多樣化和國際化的甲級辦公樓;爲航空公司打造優質、舒適、智能的辦公空間;爲機組提供安心、舒適、便捷的過夜保障設施及配套。

裴汝波表示,該項目是民航系統首次以“四統一”,即統一徵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建設,以確保與機場主體工程、主基地建設項目的一致性和整體性。

他指出,項目建成後,可以把中小型航空公司基地功能聚攏起來,提供所必需的辦公、機組出勤等配套服務,夯實後勤保障基礎,使原本在北京沒有基地的航空公司有了落腳點,改變小、散、遠的現狀,集約利用土地,發揮集聚效應,進一步改善京津冀中小航空公司的運營條件。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生活保障基地首期人才公租房項目如火如荼建設中,這是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域第一個裝配式住宅項目。 首地集團供圖 攝

形成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典範

談到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北京首地副總經理丁玉紅介紹,項目於今年12月2日正式開工建設,南距大型國際機場航站樓僅1.6公里。目前,首都航空、河北航空等6家非主基地航空公司針對綜合辦公、機組公寓等提出了明確的面積需求。

大興國際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作爲對外交往的窗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獨特的建築藝術展示着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

丁玉紅表示,非主基地航項目也強化綠色低碳智能理念,實行綠色規劃、設計、施工標準,按照綠色、生態、低碳理念進行規劃設計,體現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主體工程相結合,實現綠色建築從單體建築到規模化的轉化,形成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的典範。

推動臨空地產轉型

坐落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內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生活保障基地首期人才公租房項目,距離機場航站樓約9公里。

興航空港總經理許小軍介紹,項目自2017年12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用地面積9421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7萬平米,將爲駐場員工提供2238套住房,同時配備一所9班制幼兒園。

記者在現場看到,部分樓體已接近封頂,樓體外牆可見一塊塊整塊牆面的整體構造。

對此,許小軍表示,爲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工作深入開展,項目住宅樓主體採用了目前建築領域較爲先進的裝配式建築,單體預製率達到了40%,裝配率達到了50%,這是目前大興區預製率最高的裝配式項目,同時也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域第一個裝配式住宅項目。

與此同時,在項目配套的幼兒園設計中,採用了國際先進超低能耗的被動房設計,建成後將爲園內師生提供恆溫恆溼的教學和生活環境,並將大幅減少建築日常能源消耗。

他指出,人才公租房項目在設計施工過程中,融入新技術、新工藝,着力打造綠色低碳、智慧便捷、活力人文的民航新社區。

“作爲臨空經濟區內第一座住宅項目,明年,這些房子將與機場同步交付使用。”許小軍表示,這不僅有效解決駐場員工安居問題,真正實現“職住合一”,切實機場的正常運營。同時,也助力臨空土地資源價值提升和城市升級,且通過帶動區域大市政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帶動周邊家政、餐飲、教育、娛樂、交通等多個產業的發展,提供衆多就業崗位,將對榆垡鎮地區及大興區經濟增長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裴汝波指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非主基地航項目以及人才公租房項目,加快了首地集團推動臨空地產發展的步伐。集團今後將圍繞雙樞紐戰略抓好兩個機場辦公、酒店、公寓等綜合業態產品等開發,助力完善首都機場服務保障功能,謀劃推動雄安航站樓的規劃建設,整體推進“新機場”“雙樞紐”“機場羣”三大戰略實施落地,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地方發展。(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