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开篇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北京有句俗话是“二十三,罗成关”,来源是《隋唐演义》,其中一段是小将罗成在二十三岁战死紫荆关前。京戏也有《罗成叫关》的剧目。其实这话没什么特别意义,只是合辙押韵,念着顺口。“罗成关”泛指青年人到二十三岁要“遭一次劫”。

在《说唐》中,罗成有“玉面寒枪俏罗成”的美誉,不仅武艺超群,而且面容俊朗、惊才艳艳,冷酷又高傲,曾经是隋朝的第一武状元,后跟随表哥秦琼追随李唐王朝。

旧时有评书《罗成算卦》,说太白金仙临凡,算罗成只有二十三年阳寿;罗成不信,说徐茂公已经给他算过,按寿数应能活到七十三。金仙说罗和秦琼是姑表亲,两人互换枪锏之法时,磕头立誓互不欺骗,但罗成留了回马三枪没有传完,所以要减他阳寿十年。又说,唐王本是真命天子,罗成自恃武功高强,拿足架子,受唐王搀扶着并肩行了八步,这是欺负天子,要再减阳寿十年;程咬金是你结拜的盟兄长,你不该打他一顿拳,再减阳寿十年;锁五龙你不该监斩单雄信,忘了滴血淋盆拜金銮,再减十年;药酒杀妻心肠狠,花言巧语把她瞒,再减十年;

“七十三减去五十岁,皆因你心数不正只能活到二十三。你当我是何人等,徐茂公之师毕尘仙……到后来,那小罗爷果不其然被陷淤泥河,乱箭穿心战死在杀场,英年刚好二十三……”

故事宣扬了不科学的天命观,但也借算卦为名,讲述的罗成大半生的事。但在历史中,关于罗成的记载非常少。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他们都用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罗士信在瓦岗军里呆过,罗成也是;

瓦岗军败后,罗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罗成也是;

因不耻王世充,罗士信投了唐,罗成也是;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率几百人同刘黑闼数成军对持八天后兵败被俘,不屈被杀,才二十多岁,演义中罗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所以,蔡东藩《唐史演义》中说:“俗小说中,有罗成一人,想是罗士信误传”。

有人曾将罗成与三国时期的马超做比较,非常相似。然而这一点却是不同,马超在历城进行的是残酷的屠杀,而罗成不会。罗成,到底是阴狠,还是善良?二者兼有。它们矛盾地结合着,交错着,构成独特的性格,像个令人敬畏而迷恋的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