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就是作者在暗示,孫悟空就是六耳獼猴,所以如意金箍棒就是隨心鐵桿兵。那麼,既然孫悟空就是六耳獼猴,如意金箍棒就是隨心鐵桿兵,作者爲啥要賣這個關子呢。

西遊記中,佛有過去,現在,未來,寓意包含昨天、今天、明天的時時刻刻。就如同孫悟空即活在當下,也無法割捨過去,連同未來仍有無限可能。

而六耳獼猴,就是孫悟空萬千可能中的一種。

就像有人問道,金箍棒乃是三界唯一,六耳獼猴手中拿的是啥?

會這樣問,只能說明你還沒看懂什麼是真假美猴王。

有喜歡咬文嚼字之人,會從書本中搬弄是非,指着書上的文字說到,小編,你看,書上是咋寫的。

”真猴實受沙門教,假怪虛稱佛子情。蓋爲神通多變化,無真無假兩相平。一個是混元一氣齊天聖,一個是久煉千靈縮地精。這個是如意金箍棒,那個是隨心鐵桿兵。“

正因如此,很多人說,六耳獼猴手裏拿的,和金箍棒一模一樣的兵器叫做隨心鐵桿兵。

可是,你既然能看到這一行文字,爲何看不到文章的標題,二心攪亂大乾坤,也看不到如來佛祖在靈山衆位佛陀、菩提薩面前屈指說到,快看那二心竟鬥至此!

所以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孫悟空,金箍棒自然也只有一根。

回過頭去,你在仔細去想什麼叫如意金箍棒,什麼又叫隨心鐵桿兵,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因爲思想的枯竭,文人只能從文字的變形,釋義中找些樂子。在真假美猴王的兵器上不拿看出端倪。

所謂的如意,不就是隨心之意嗎?萬事如意,和人心意,便是萬事隨心所欲,不受約束。

再去看金箍棒和鐵桿兵。

什麼叫金箍棒,就是用金箍套起來的一根烏鐵棒子,金箍是上邊的裝飾,鐵桿是金箍棒的本體。所以說,如意金箍棒和隨心鐵桿兵看似不同,實則是一個無聊的文字遊戲。

其實就是作者在暗示,孫悟空就是六耳獼猴,所以如意金箍棒就是隨心鐵桿兵。

那麼,既然孫悟空就是六耳獼猴,如意金箍棒就是隨心鐵桿兵,作者爲啥要賣這個關子呢?

可以選取一個畫面來看。

當初的孫悟空在靈山的最後關頭,孫悟空拿起如意金箍棒將六耳獼猴徹底消滅,並告訴如來,“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

其實,這裏的道理很簡單。

孫悟空一路上跟着唐僧取經是一場修行,既然是修行,不可能一上來就全能全知,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囿於自己原生環境而產生的固執和缺憾。

孫悟空的固執就是曾經齊天大聖的榮光,以及對自己聰明智慧的執着。

因爲孫悟空本就是一位修道者,更有甚者,孫悟空已經從三教合一的菩提老祖那裏修心小有所成。取經路上,孫悟空曾不止一次打消唐僧的畏懼之心,告訴唐僧只要堅持,就能到靈山。

相比電視劇中,原文中的孫悟空更具智慧,更像得道高僧。

所以,當凡人唐僧一次次以緊箍咒命令孫悟空,甚至給孫悟空講一些看似在理,實則愚昧的道理時,孫悟空心中難免有所不滿。

在佛家三世中,當下帶着過去,含着未來,所有確定的現在之中,都蘊含着未來的無限可能。

而六耳獼猴,毫無疑問就是所有無限可能中,最偏執的孫悟空。也是曾經的那個被稱爲齊天大聖的孫悟空,只有他才能只在乎自己,不在乎整個世界。

同時,齊天大聖也是曾經最成功的孫悟空。

孫悟空的生氣、憤怒,在靈山上親手消滅六耳獼猴,這個自己的心魔,這個未來無限可能中的一個自己,正是爲了徹底和自己的過去決裂。

相比之下,豬八戒仍然貪戀人世風流,沙僧癡愚難解,最終誰能成佛,九九八十一難完畢,就已經初見端倪。

只有在八十一難中用自己的身心去體會,才能看到修行在自己身上發生的痕跡,纔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最後,借用真假美猴王一體二心,闡述一個道理。

如來佛有拈花一笑,曾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孫悟空,六耳即是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