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川大醫學生教科書級筆記走紅,網友譽稱“醫學界的靈魂畫手”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牀醫學院學生吳炳鋼的醫學筆記在網上走紅,在他普普通通的筆記本上,除了工整的文字,還畫上了如打印一般的人體內部結構示意圖,從大腦結構圖到心臟解剖,全部親手繪畫。他也被網友稱爲“醫學界的靈魂畫手”。

零基礎學畫結構圖

吳炳鋼10月24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對自己走紅網絡十分意外。

他說,網傳照片來自於10月16日一堂手術實操課,“當時我們在手術檯邊進行基本操作,旁邊的老師注意到我的筆記本,就拍下來發了朋友圈,沒想到我們學校的官方微博看到也發了,最後被好幾個校園媒體轉載,就火了。”

從吳炳鋼發來的圖片上可以看到,在普通的筆記本上,牛皮紙封面畫上了熊貓、竹子等圖案。裏面的每一頁都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在工整字跡之間,就是教科書般的內臟結構示意圖,他不僅畫出了左心房、左心室、大腦基底面等內容結構,還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出了血管、肺動脈乾等部分。

吳炳鋼說,自己這樣記筆記已經很多年了,沒想到會突然在網絡上引起關注,“是同學老師告訴我說我的筆記本在微博上火的了時候,我才知道的”。

作爲本碩博連讀的八年制學生,吳炳鋼從開始學習解剖學時就用畫圖的方式做筆記。“解剖學需要學習的知識量很大,純文字記憶是一件很難而且費神的事情,我就想着能不能通過一種比較生動形象的方法,把知識給記錄和表達下來。”

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吳炳鋼開始照着解剖學教材上的圖片臨摹,他發現純文字的東西通過畫圖來表達出來,再加上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理解,對人體構造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但醫學生課業繁多,吳炳鋼並沒有繪畫的基礎,剛開始做的時候只能按照整體的大框架,一點點摸索着畫。“一開始起步的時候還是很困難的,不知道怎麼去用繪畫表達,後來看了很多別人的畫法,再加上自己的嘗試,就摸索出來怎麼畫會更精準好看、立體性更強。”

吳炳鋼告訴澎湃新聞,死記硬背知識對他而言是件很難受的方式,“很容易感到疲憊無聊”。而畫結構圖的過程則是專注而愉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知識就會真正被自己掌握。通過這種掌握知識所獲得的成就感,是促使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對吳炳剛來說,畫結構圖也培養了他對畫畫的興趣,“專注做一件事情,看着一幅畫從線條到整個圖案慢慢出現,完成以後會很有成就感,慢慢興趣就培養出來了。”

學校裏的“靈魂畫手”

在網絡走紅之前,吳炳鋼在學院裏已經小有名氣。同學和老師們知道了吳炳鋼有這一手畫工,常常會來找他幫忙。有些老師需要給外科病人做恢復、鍛鍊,會讓吳炳鋼幫忙畫一些恢復訓練的示意圖,打印成小冊子來指導病人。還有一些同學會找他畫一些人物肖像或漫畫。

筆記被上傳網絡後,不少網友稱他爲“醫學界的靈魂畫手”、“一個被學醫耽誤的畫家”,對於這些評價,吳炳鋼很謙虛,他認爲自己和藝術生的差別還是很大的,“畢竟藝術生是花了多少年月去積累他們的功底,我只是作爲學習的一個方式去研究”。

然而網上也出現了一些負面評論,有人認爲內臟結構圖教材上都有,花費大量時間去畫反而效率低、費時間、影響學習。

對此吳炳鋼也承認,一開始接觸時確實比較費時間,但畫熟了以後,大腦記憶變成了肌肉記憶,就越畫越快了。“現在我很多筆記都是在課上完成的,有時候老師在上面細細講解的時候,我就在下面配合着畫一遍,相輔相成,並行操作,效果會更好。”

雖然相比於文字筆記會花費更多時間,但吳炳鋼認爲還是值得的,“我是從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來看這個問題,如果單純是爲了考試,這個方法肯定是費時且不能容納全部的知識,不能在短期內達到複習效果。但這件事是對長期有益的,因爲臨牀醫學的課程體系是前後相連的,從解剖學這樣的基礎課程到後面的內科學、外科學,學科間有很強的關聯性,通過畫圖的方式記筆記,能把前面的基礎打牢,後面就學得很快,記得也很快。”

吳炳鋼說,有時感覺自己的記憶稍微有點模糊,就會翻出畫的筆記來看,看一下馬上就懂了。

在吳炳鋼看來,學醫本身就是一個漫長且辛苦的過程,比起很多專業所耗費的時間也更長。在填報志願時,家人都很反對他學醫學,認爲學醫太辛苦,但他從小就喜歡醫學。“我小時候一開始是喜歡生物,後來就慢慢開始對醫學感興趣了。對我來說,學習辛不辛苦主要看個人對這門學科的熱愛程度,如果真的是很喜歡這個學科,辛苦是無所謂的。”

在吳炳鋼看來,即使常年堅持用畫圖的方式來記筆記耗時耗力,對他而言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現在大環境都是追求短平快,人心浮躁無可厚非,但我還是希望能靜下心來沉澱自己。”吳炳鋼說,自己一方面喜歡醫學,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爲人類健康事業做些貢獻。明年吳炳鋼就即將完成他8年的學業博士畢業,但他並不着急工作,而是希望能夠繼續讀博士後。

他說,“我覺得作爲一個醫生,不能只有臨牀的技能,還要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更深入的認識。所以我想花更多的時間去做人體科學的研究,在自己的專業上多鑽研一下,也更有利於未來的職業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