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爭議“封針療法”:療效說法不一,有家屬懷疑被過度醫療

動輒數萬治療費用,封針療法“神術”在開展近30年後受到質疑。

鄭州大學第三附院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三附院”)也因採用“封針”治療腦癱、肌張力高等多種病症遭到質疑,被指過度醫療、濫用“封針療法”。

河南省衛健委宣傳處處長楊立勇10月23日上午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我們正在調查”,但他並未明確“封針療法”是否已經停用。

鄭大三附院有關人員也向澎湃新聞證實,確有河南省衛健委的人員在該院開展工作,“等調查結果出來,會第一時間告知媒體”。對目前醫院的封針治療是否暫停,其表示不清楚。

此前,鄭大三附院副院長、兒童康復科主任朱登納向澎湃新聞承認,“封針療法”循證醫學證據不是很高,醫院將開展論證。

“封針療法”被稱“神術”,家屬對其療效說法不一。澎湃新聞隨機對多位患兒家屬的採訪中,有家屬覺得有效果,也有家屬認爲治療後“藥勁兒過去就不行了”;但也有家屬在花費近十萬“封針”治療後,發現孩子病情愈發嚴重。

還有一位來自安徽宣城的家長提供的病歷資料顯示,其三個月大的孩子在南京市兒童醫院檢測結果爲中樞性協調障礙,但經鄭大三附院診斷爲腦損傷伴智力障礙,後封針治療三個療程。該家長表示,目前孩子各方面發育正常。

  一個療程費用上萬,療效說法不一

10月23日,澎湃新聞記者在鄭大三附院探訪發現,“封針”治療室門關着,未聽見裏面有孩童哭啼。一名患者家屬告訴澎湃新聞,自家孩子一歲兩個月,孩子所在科室每週一、三、五進行“封針”治療,結果他被醫院告知原本今天要做的“封針”治療改爲明天進行。

在該院兒童康復九病區,一名患者家屬稱,該病區也是週一、三、五做“封針”治療,但未聽說停止“封針”的消息。

另一位患兒家屬提供的每日清單顯示,“封針”一個穴位33元,需對10多個穴位進行“封針”,約收費三百多。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3支共1.05元,複方曲肽注射液1支169元,胞磷膽鹼鈉(辰旺)注射液1支28元。

照此計算,“封針”一次近600元。據鄭大三附院人員介紹,每個“封針”療程是十次,每次根據患者情況不同,最少的扎三五針,多的幾十針。

多名患兒家屬介紹,每個療程21天,除“封針”治療,還有一系列兒童康復治療。報銷完後,花費多在一兩萬元。

一位家長提供的清單顯示,孩子每次平均注射18個穴位,一個封針治療療程,僅穴位注射費用就6000多元,還不包括注射用藥物費用。

對於“封針療法”的療效,澎湃新聞採訪了多位在鄭大三附院進行過“封針”治療的患兒家屬。其中一位患兒家屬介紹,其孫子因誤服藥造成腦損傷,在其他醫院治療兩月後,轉到鄭大三附院做“封針”和康復治療;五個療程後,雖然孩子現在仍然無法坐立、渾身癱軟,但意識已經逐漸清醒了。

另一位家屬則稱,他的孩子被診斷爲腦損傷,做完“封針”後感覺有好轉,但“藥勁過去就不行了”。還有一位家屬說,家裏兩歲七個月的孩子,同一個醫院不同的醫生診斷也不一樣,有的診斷自閉症傾向,有的診斷語言發育遲緩,最初也做了兩個療程“封針”,感覺沒什麼效果,就停掉了,只做康復治療。

“孩子封針回來整個狀態就是窩在那裏,不願意搭理人,沒安全感,老遠看到(封針)這個樓就不往這裏拐,而且對陌生人顯得特別膽小。封針停掉後,慢慢孩子又好起來了。”該家屬說。

凡凡在浙江蕭山醫院的康復評估報告顯示雙側肢體肌張力偏低  本文圖片均爲受訪者提供

有家屬稱“封針”後病情加重,還有家屬懷疑被過度醫療

一位來自浙江杭州的患兒父親吳蕭(化名)告訴澎湃新聞,2019年5月中旬,他發現孩子凡凡在6個月大的時還不會自主翻身,經當地醫院檢查,顯示凡凡的智力和運動評估落後於正常孩子3個月左右,需要進行康復功能訓練。

之後吳蕭帶着凡凡前往浙江大學兒童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凡凡乳酸偏高。

10月23日,吳蕭聽說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對治療凡凡這樣情況有比較深的研究,“而且又是三甲醫院,我們就深信不疑。”於是他在網上預約了鄭大三附兒童康復科的主任醫師的專家號,前往鄭州。

吳蕭說,鄭大三附院檢查後,初步判定凡凡可能患有腦癱。入院以後,凡凡接受了包括“封針”在內的康復治療,一做就是四個療程,“每個療程10次,約21天。一開始只扎頭,後面開始扎頭、後頸、腿、胳膊、腰部,一次要差不多扎70針。”

吳蕭介紹,9月13日,凡凡做完第九次封針後,主治醫生通知家屬辦理出院手續,他們開始往返醫院爲孩子進行治療;14日至15日,凡凡又依次接受了低頻脈衝治療、電子生物反饋療法、腦電治療等。

至15 日晚上,凡凡出現了面癱、抽搐等反應,當天凡凡緊急住進了鄭大三附的神經內科。凡凡入住神經內科後,又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當時不到一歲的凡凡被診斷爲腦白質發育與9月齡相符合,右側基底節異常信號,懷疑有腦炎,後凡凡被診斷爲腦梗塞。

“封針”治療的四個月裏,花了近十萬塊錢,但病情不但沒有緩解,還越來越嚴重。因懷疑鄭大三附院“封針”療法的效果,吳蕭帶着凡凡回到杭州的醫院治療。

田先生的寶寶貝貝2016年6月12日在南京市兒童醫院診斷爲:中樞性協調障礙。 

來自安徽宣城的田姓先生告訴澎湃新聞,2016年6月12日,其三個月28天大的孩子貝貝因爲對外界聲音反應較爲遲緩,在南京市兒童醫院兒童康復評估報告顯示,檢測結果爲中樞性協調障礙,運動功能檢查中,貝貝的肌張力無明顯異常。

田先生回憶,妻子不放心,通過qq羣裏網友得知鄭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的“封針”療法對此有療效。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貝貝在鄭大三附院接受了三個療程的“封針”治療。

“現在貝貝已經2歲,數數能數到十,也知道自己家的準確位置。” 田先生說,他曾懷疑鄭大三附院存在過度治療的可能性。此前貝貝在南京市兒童醫院兒童檢查爲中樞性協調障礙,但經鄭大三附院診斷爲腦損傷伴智力障礙。經過三個療程“封針”治療後,孩子出院後一切正常。

貝貝在2016年10月9日被鄭大三附院診斷爲腦損傷伴智力障礙,此時貝貝已接受了第二次封針療程 。

據田先生向澎湃新聞提供的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診斷證明顯示,2016年10月9日,第二個療程結束後貝貝出院,根據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出示的出院診斷,顯示爲腦損傷伴智力障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