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奠基,当地官媒:“南阳人已等了太久”

10月24日,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奠基开工,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微信公号当天发文称,“从数百年的争论,到今日的教科书曲解,南阳人心中的不平,已经蓄积了太久。复建卧龙岗,南阳人已经等了太久。 ”

南阳方面此次介绍,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建设项目,是自清代中期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复建,是自公元234年蜀国故将淯阳侯黄权在卧龙岗修祠祭拜诸葛亮以来有记录的第43次修建。园区规划以武侯祠为核心,以诸葛亮文化为中心,以躬耕精神为主题,以岗为根,以文为魂,以水绿为底,以龙脉为轴,构建山水文绿及交通建筑诸系统。

该项目力争建成为“集文化旅游高地打造、城市绿核绿肺营造、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整个区域土地经营开发于一体的经济文化引爆点”。

澎湃新闻注意到,一同公布的卧龙岗景观方案效果图包括“躬耕陇亩”——以诸葛亮所做农歌为意境,松竹掩映间布置一片小而精的陇亩田,农舍三两成群依溪而设,还原1800年之前诸葛亮躬耕南阳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等。

  两地纷争再次升级

前述文章开篇指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最闪亮的人文名片——卧龙岗,今天奠基复建了!消息称,诸葛亮,卧龙岗,满载着南阳历史文化的悠长与厚重。复建卧龙岗,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种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是一个品牌的转型与提升,是民心所系、民心所盼、民心所待。

提起南阳的卧龙岗,就不得不提当地和湖北襄阳(原襄樊)历时已久的诸葛亮躬耕地纷争。

特别是在今年,《南阳日报》于5月陆续刊发了三篇关于卧龙岗的系列报道《为什么复建卧龙岗》《复建一个什么样的卧龙岗》以及《怎样建好卧龙岗》,重提、强化二者关联,报道指出,南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南阳实际,确定了“恢复卧龙岗、创建5A级景区”这一目标,将建设卧龙岗武侯祠文化园作为“九大专项”中“建设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性工程,凝心聚力,重抓重推,全力打响“卧龙岗”这一厚重的文化品牌,必定会为高质量建设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而近年来襄阳也打起了“诸葛亮牌”,大力推进“诸葛亮故居”古隆中景区创建5A。

《襄阳日报》今年9月刊发的《古隆中景区5A创建工作纪实》指出,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于此诞生……这是历史赋予古隆中的气质。古隆中景区通过“守初心 重服务”狠抓整改落实,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供游客之所需,对景区“软件”“硬件”进行全面提质升级,全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在教育部统编的新版九年级语文教科书中,课文《三顾茅庐》的注释将“隆中”定位为“今湖北襄阳,诸葛亮曾经隐居于此,一说在今河南南阳”;《出师表》将南阳标注为“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于南阳郡”,这又令两地纷争的再次升级。河南媒体《东方今报》还就此走访了南阳武侯祠和襄阳古隆中,并在10月9日刊发系列报道。

“太绝对了。”说起新版教科书更改一事,南阳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牛宏城表示,实际上,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和三顾茅庐发生地,襄阳和南阳都没有那个时代的实证、物证,只有后世的碑帖文章,这些年也没有新证据出现,教科书不应该绝对地说是在哪。

南阳籍三国文化研究者范立硕认为,对于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南阳研究者大都持一个开放的态度,认为双方都可以积极寻找证据证明自己,但作为严谨的教科书,对尚无定论的话题采取“一边倒”,势必会对南阳造成消极影响。

报道回顾道,早在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已经删除十年的《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随即引起南阳各界强烈抗议。河南籍作家二月河对于教科书此举发表文章《把诸葛亮让给谁》,直言:“不靠新发现的资料,也不靠新出土的文物佐证,但凭‘做工作’,居然就改变了教科书,这个本事谁有?”

  “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阳南阳”

在《东方今报》报道中,诸葛亮文化研究者郭文学提出,南阳和襄阳之争有三个要点:一是隆中归不归南阳管,邓县是哪儿?二是南阳宛城是不是就是南阳?三是一些襄阳人根据“襄阳无西”的古谚,解释襄阳除了城门其他地方不归襄阳管,那么襄阳到底有没有(管不管)西(边)?

报道指出,诸葛亮躬耕地在隆中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晋襄阳籍史学家习凿齿《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因此,隆中是否归南阳管及南阳郡、南郡的分界问题,成为争论焦点。

“襄阳说”认为,诸葛亮说自己“躬耕南阳”中的“南阳”是“南阳郡”,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因此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就是躬耕于隆中。而“南阳说”则认为,史载南阳、南郡以汉水为界,隆中位于汉水南岸,在有记载的史料中,未见东汉时期隆中归属南阳郡的记载,故诸葛亮“躬耕南阳”不可能包括隆中。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两地就此先后出现“邮票门”“广告门”“教材门”等事件。

《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一篇文章曾梳理道,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这无意中又触动了襄樊和南阳的历史旧怨,两地激烈争夺该组邮票的首发地,“邮票门”由此爆发。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让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已经删除十年的《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举强烈刺激了南阳上下,“教材门”爆发,南阳市方面甚至举行了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

2008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樊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是为“广告门”。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提到,在南阳方面提出“恢复卧龙岗、创建5A级景区”的同时,近年来湖北襄阳也在推进古隆中景区创建5A。近年来,古隆中围绕5A创建不断强化旅游软硬件设施设备,新建了全亚洲最大的草庐形态剧场,新建了湖北地区最大的游客中心,进一步完善景区内的观光游览系统。

另外,《隆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5》确定隆中风景区的性质为:以诸葛亮故居古隆中为特色,体现诸葛亮卓越的智慧,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以文化体验、观光游览、度假休憩、爱国教育和科普研学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隆中风景区规划面积209平方公里,其中古隆中景区23平方公里、鹤子川景区51平方公里、七里山景区73平方公里、承恩寺景区28平方公里、水镜庄景区34平方公里。规划提出要将隆中风景区建设成世界诸葛亮智慧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域休闲度假目的地和爱国教育科普研学基地。

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南北之争”,历史上,官方往往采取“和稀泥”的解决方式。《东方今报》上述报道提到,据说,清朝时襄阳人顾家衡到南阳做知府,人们请他来断这个案子,顾家衡写了一个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阳南阳。这副对联也出现在了南阳武侯祠景区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