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奠基,當地官媒:“南陽人已等了太久”

10月24日,河南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奠基開工,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微信公號當天發文稱,“從數百年的爭論,到今日的教科書曲解,南陽人心中的不平,已經蓄積了太久。復建臥龍崗,南陽人已經等了太久。 ”

南陽方面此次介紹,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建設項目,是自清代中期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復建,是自公元234年蜀國故將淯陽侯黃權在臥龍崗修祠祭拜諸葛亮以來有記錄的第43次修建。園區規劃以武侯祠爲核心,以諸葛亮文化爲中心,以躬耕精神爲主題,以崗爲根,以文爲魂,以水綠爲底,以龍脈爲軸,構建山水文綠及交通建築諸系統。

該項目力爭建成爲“集文化旅遊高地打造、城市綠核綠肺營造、城市綜合功能完善、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整個區域土地經營開發於一體的經濟文化引爆點”。

澎湃新聞注意到,一同公佈的臥龍崗景觀方案效果圖包括“躬耕隴畝”——以諸葛亮所做農歌爲意境,松竹掩映間佈置一片小而精的隴畝田,農舍三兩成羣依溪而設,還原1800年之前諸葛亮躬耕南陽怡然自得的生活場景等。

  兩地紛爭再次升級

前述文章開篇指出,“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最閃亮的人文名片——臥龍崗,今天奠基復建了!消息稱,諸葛亮,臥龍崗,滿載着南陽曆史文化的悠長與厚重。復建臥龍崗,是一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一種精神的繼承與發揚,是一個品牌的轉型與提升,是民心所繫、民心所盼、民心所待。

提起南陽的臥龍崗,就不得不提當地和湖北襄陽(原襄樊)歷時已久的諸葛亮躬耕地紛爭。

特別是在今年,《南陽日報》於5月陸續刊發了三篇關於臥龍崗的系列報道《爲什麼復建臥龍崗》《復建一個什麼樣的臥龍崗》以及《怎樣建好臥龍崗》,重提、強化二者關聯,報道指出,南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立足南陽實際,確定了“恢復臥龍崗、創建5A級景區”這一目標,將建設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作爲“九大專項”中“建設國內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標誌性工程,凝心聚力,重抓重推,全力打響“臥龍崗”這一厚重的文化品牌,必定會爲高質量建設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而近年來襄陽也打起了“諸葛亮牌”,大力推進“諸葛亮故居”古隆中景區創建5A。

《襄陽日報》今年9月刊發的《古隆中景區5A創建工作紀實》指出,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於此誕生……這是歷史賦予古隆中的氣質。古隆中景區通過“守初心 重服務”狠抓整改落實,想遊客之所想,急遊客之所急,供遊客之所需,對景區“軟件”“硬件”進行全面提質升級,全力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在教育部統編的新版九年級語文教科書中,課文《三顧茅廬》的註釋將“隆中”定位爲“今湖北襄陽,諸葛亮曾經隱居於此,一說在今河南南陽”;《出師表》將南陽標註爲“諸葛亮隱居地隆中,當時屬於南陽郡”,這又令兩地紛爭的再次升級。河南媒體《東方今報》還就此走訪了南陽武侯祠和襄陽古隆中,並在10月9日刊發系列報道。

“太絕對了。”說起新版教科書更改一事,南陽市博物館辦公室主任牛宏城表示,實際上,關於諸葛亮躬耕地和三顧茅廬發生地,襄陽和南陽都沒有那個時代的實證、物證,只有後世的碑帖文章,這些年也沒有新證據出現,教科書不應該絕對地說是在哪。

南陽籍三國文化研究者範立碩認爲,對於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南陽研究者大都持一個開放的態度,認爲雙方都可以積極尋找證據證明自己,但作爲嚴謹的教科書,對尚無定論的話題採取“一邊倒”,勢必會對南陽造成消極影響。

報道回顧道,早在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教材重新收錄已經刪除十年的《隆中對》,其中加註稱:“隆中,山名,在現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師表》中對“南陽”一詞註解爲:“南陽,郡名,在現在的湖北襄陽一帶。”隨即引起南陽各界強烈抗議。河南籍作家二月河對於教科書此舉發表文章《把諸葛亮讓給誰》,直言:“不靠新發現的資料,也不靠新出土的文物佐證,但憑‘做工作’,居然就改變了教科書,這個本事誰有?”

  “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陽南陽”

在《東方今報》報道中,諸葛亮文化研究者郭文學提出,南陽和襄陽之爭有三個要點:一是隆中歸不歸南陽管,鄧縣是哪兒?二是南陽宛城是不是就是南陽?三是一些襄陽人根據“襄陽無西”的古諺,解釋襄陽除了城門其他地方不歸襄陽管,那麼襄陽到底有沒有(管不管)西(邊)?

報道指出,諸葛亮躬耕地在隆中的說法,最早見於東晉襄陽籍史學家習鑿齒《漢晉春秋》:“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因此,隆中是否歸南陽管及南陽郡、南郡的分界問題,成爲爭論焦點。

“襄陽說”認爲,諸葛亮說自己“躬耕南陽”中的“南陽”是“南陽郡”,隆中屬於南陽郡鄧縣,因此諸葛亮所說的“躬耕於南陽”就是躬耕於隆中。而“南陽說”則認爲,史載南陽、南郡以漢水爲界,隆中位於漢水南岸,在有記載的史料中,未見東漢時期隆中歸屬南陽郡的記載,故諸葛亮“躬耕南陽”不可能包括隆中。

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兩地就此先後出現“郵票門”“廣告門”“教材門”等事件。

《中國經濟週刊》2010年一篇文章曾梳理道,1990年,中國郵政發行《三國演義》特種郵票第二組,其中有一張是“三顧茅廬”,這無意中又觸動了襄樊和南陽的歷史舊怨,兩地激烈爭奪該組郵票的首發地,“郵票門”由此爆發。國家郵票發行部門不得不讓兩地各自舉辦首發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教材重新收錄已經刪除十年的《隆中對》,其中加註稱:“隆中,山名,在現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師表》中對“南陽”一詞註解爲:“南陽,郡名,在現在的湖北襄陽一帶。”此舉強烈刺激了南陽上下,“教材門”爆發,南陽市方面甚至舉行了萬人簽名的抗議活動。

2008年6月8日,中央電視臺某欄目插播了一則湖北襄樊的城市廣告——“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陽人的抗議,是爲“廣告門”。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提到,在南陽方面提出“恢復臥龍崗、創建5A級景區”的同時,近年來湖北襄陽也在推進古隆中景區創建5A。近年來,古隆中圍繞5A創建不斷強化旅遊軟硬件設施設備,新建了全亞洲最大的草廬形態劇場,新建了湖北地區最大的遊客中心,進一步完善景區內的觀光遊覽系統。

另外,《隆中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5-2035》確定隆中風景區的性質爲:以諸葛亮故居古隆中爲特色,體現諸葛亮卓越的智慧,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爲一體,以文化體驗、觀光遊覽、度假休憩、愛國教育和科普研學爲主要功能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隆中風景區規劃面積209平方公里,其中古隆中景區23平方公里、鶴子川景區51平方公里、七里山景區73平方公里、承恩寺景區28平方公里、水鏡莊景區34平方公里。規劃提出要將隆中風景區建設成世界諸葛亮智慧文化旅遊目的地、區域休閒度假目的地和愛國教育科普研學基地。

對於這場曠日持久的“南北之爭”,歷史上,官方往往採取“和稀泥”的解決方式。《東方今報》上述報道提到,據說,清朝時襄陽人顧家衡到南陽做知府,人們請他來斷這個案子,顧家衡寫了一個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陽南陽。這副對聯也出現在了南陽武侯祠景區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