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当地时间4月3日,张波在朋友圈表示,“鉴于印度疫情暴发,为了我们自身安全考虑,我决定暂时停止#一餐行动#”。/受访者供图新京报:封国期间你会坚持做“一餐行动”吗。

4月2日,印度“封国”进入第9天,张波的“一餐行动”也已经持续了6天。在忙碌了近一周之后,张波决定稍事休息,同时也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一餐行动”做好准备。

张波来自陕西西安,目前在印度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经营一家民宿客栈,至今已经3年。但张波的生意已经停滞了许久——在国内疫情暴发后,张波出于安全考虑就取消订单、遣散员工,开始自己一个人的留守。不过,在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自3月25日开始“封国”21天后,张波开始为路边随处可见的无家可归人群感到担忧。

印度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正在快速增加。据worldometer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晚,印度累计确诊病例2543例,累计死亡病例72例。过去两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分别为601例、545例,单日新增死亡病例分别为23例、14例,都是疫情暴发后的单日最高值。

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截图自worldometer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最大的贫民窟——位于孟买的塔拉维贫民窟4月1日首次报告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当天夜里即因病情加重死亡。塔拉维贫民窟人口密集、空间逼仄、卫生状况不佳,一旦疫情大面积暴发后果不堪想象。

而印度“封国”给穷困人群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日薪工人失去工作也就完全失去收入来源,困在城中的临时工人只能挤大巴回家乡甚至徒步回家,住在贫民窟中的人群每日挣扎着填饱肚子,还有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依然只能在封锁的城中游走。社交媒体上,许多印度网友谴责莫迪政府再一次“背叛”了穷人。莫迪随后也对所有受影响的贫困人群道歉,但为了遏制疫情他“别无选择”。

被困德里的工人们。/视频截图

张波生活的区域靠近轻轨线,距离火车站、汽车站也不算远,每天他都能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窝在桥洞下,这让他的内心非常不是滋味。张波心想,全面封锁后,这些人的温饱问题该怎么办?

印度华人民宿老板发起“一餐行动”。/ 新京报“知道视频” 周博华封国第三天开始“一餐行动”,只因被一句话打动新京报:你是怎么想到要开始“一餐行动”的?

张波:印度总理莫迪3月19日的时候宣布22日在全国实施一天的全民宵禁,之后又宣布新德里封城至3月31日,那个时候我脑子里就在想,封城了路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可怎么办?3月24日,莫迪总理再一次宣布,将全国封城21天,这就意味着全国的店铺关闭、大家都不能出门,我就更加担心路边的那些穷人了。

印度的贫富差距特别大,底层的穷人真的很多人饭都吃不饱。除了路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还有很多日薪族——他们基本上就是一天赚一天吃饭的钱,攒下的一点点钱也得寄回老家。全国封城后,他们的基本生活该怎么办呢?不过,最让我触动的还是一位突突车司机的话,那个司机在封城后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病毒还没有让我们病死,可能我们就先饿死了”。

我自己虽然不算多么富裕,但是压缩一下自己的开销我觉得还是能够尽己所能帮助一下他们。所以当时就联系了几个朋友,决定从27日发起“一餐行动”,给路边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每天送一餐饭。

张波和朋友正在放饭。/受访者供图新京报:能介绍一下你的“一餐行动”吗?

张波:我这个“一餐行动”其实很简单,我和另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萨伊德一起决定做这件事之后,就开始商量具体的操作。最后决定在他家做好饭,然后通过汽车带到路边,沿途分发给那些没饭吃的穷人们。我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所住区域方圆3-5公里,也不敢跑太远。

我们提供的餐食也比较简单,主要食材就是洋葱、土豆、辣椒、西红柿这些相对便宜但同时比较有饱腹感的食物。一般而言,我们早上买好菜后,就到萨伊德家中做好餐食,用带有保温效果的铁桶装好,通过汽车运送到附近,分发给在那边的人。

张波及朋友正在采购食材。/受访者供图

在放饭时,我们会先拿出酒精给来领饭的人做个基本的手部消毒——因为印度用餐基本上是用手抓,同时在这个特殊时期这样做也是保护好大家;随后我们分工合作,有一个人负责将饭装在一次性餐盘中,另外一个人端给洗好手来领饭的人。他们有的很腼腆,双手接过饭后就默默地离开;有的则会微笑着用印度语跟我们说谢谢。

一个小朋友接过餐盘,旁边还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洗手。/受访者供图初期私人投钱,后来很多朋友捐钱支持新京报:你一天大概需要投入多少钱?资金来源是什么?

张波: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一天“一餐行动”的花费大概在300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包括食材、煤气、调料以及其他一些必用物品。人工倒是没花钱,我们都是义务做这些事情。

前两天都是我拿自己的钱去做这些事情,然后萨伊德和他的家人在他家做饭,用的车也是他家的。后来有朋友看到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就开始给我们捐款,支持我们的“一餐行动”。其中有华人,也有印度人,有的自己生活也不富裕,但还是捐款希望能够支持我们。我接受了一部分人的捐款,然后都公布出来,钱花在哪儿也有明细公布。但后来捐的人多了起来,我就停止接收了,因为担心中间出现一些问题。

张波正在给路边穷人放饭。/受访者供图新京报:除了放饭外,你还帮助当地人做了些什么?

张波:资金多了一点之后,我们提供的餐食就更丰富了一些,每次还会给来领饭的人发一根香蕉,希望能让他们补充些维生素,提高抵抗力。此外,最近印度天气越来越热了,大街上的警察也非常辛苦,所以我们也会准备一些矿泉水分给他们。

除此外,后几天我们除了放饭外,还会给附近一些家里只有孤寡老人、没有收入来源的人送食材物资,大概一家送5公斤面粉、2公斤大米、1公斤白糖、1公斤油和2公斤扁豆绿豆等,希望这些能够保证他们在封城期间的基本饮食。

张波及朋友正在准备赠送的食材物资。/受访者供图新京报:“一餐行动”期间有碰到什么困难吗?

张波:目前来看都很顺利,没碰到什么困难。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会给自己做好防护,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等;从领饭的人群的角度而言,领饭前我们会让他们先给手部消毒,确保安全卫生。

此外,封国期间按规定是不能随意外出的,但萨伊德的车上有他医院的标志,所以我们行动还算顺利。一些警察甚至会给我们指路,告诉我们哪儿有需要领饭的人群。

张波朋友车上医院的标志。/受访者供图放饭第四天印度人也加入行动,这是最自豪的事情新京报:你做这些事情有何感受?

张波:做这些事情我并没有想太多,但在两个时刻感触还挺深的。一是在放饭的过程中,直接接触了很多穷困人群,特别是一些小孩子骨瘦嶙峋,看着非常可怜,我的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所以想尽可能的帮助到他们。

二是在我们放饭的第4天,我们发现有一些印度人开始效仿我们,也开始了“一餐行动”。他们有的开着汽车、有的开着摩托车,不管能力大小,但尽己所能给路边的贫困人群提供一些餐食,帮助他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有时候我们在放饭过程中还会遇到,于是互相给对方竖个大拇指。这是我觉得最自豪也最欣慰的事,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我们做的事还是得到了共鸣,感染了很多人,这就非常有价值了。

当地人也开始给穷人放饭。/受访者供图新京报:封国期间你会坚持做“一餐行动”吗?

张波:最开始准备行动时,我的想法是,能坚持到哪天就坚持到哪天,或者说只要条件还允许、只要我还有能力坚持,就继续坚持。

但是,我们也会考虑疫情的发展。之前毕竟疫情还不算太严重,所以我们去做这些事情也没受到什么阻碍,自己做好防护风险也不算大。然而,若是到了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为了所有人的安全,我们可能也没办法行动,不能开着车到处跑,给警方增添麻烦。

(注:当地时间4月3日,张波在朋友圈表示,“鉴于印度疫情暴发,为了我们自身安全考虑,我决定暂时停止#一餐行动#”。)

文/谢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