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減持制度在優化投融資循環、促進資本形成、化解實體經濟經營風險等方面有着重要意義。在諸多業內專家看來,隨着國內外經濟形勢調整,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環境、政策空間同步快速變化,發展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減持制度需要優化已經成爲必須面對的課題。

原標題:減持制度優化要把握好平衡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題:減持制度優化要把握好平衡

新華社記者劉慧

近期,減持規則正在修訂的消息傳出,市場各方目光迅速聚焦。作爲A股基礎制度之一的減持制度,涉及市場功能發揮、多方利益調整等重大問題。優化過程是個考驗智慧的“技術活”,需要把握好平衡,尊重市場規律,考慮市場實際,穩妥進行。

觀察市場不難發現,長久以來關於減持規則的爭論一直存在。不同市場主體從不同角度出發,品出了“不一樣的滋味”。有些上市公司大股東認爲,目前實行的“史上最嚴”減持規則已經限制了市場功能發揮和風險化解。與此同時,由於減持中存在的市場亂象,部分中小投資者把減持視爲“洪水猛獸”,需要“小散”用真金白銀“埋單”。

在諸多業內專家看來,隨着國內外經濟形勢調整,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環境、政策空間同步快速變化,發展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減持制度需要優化已經成爲必須面對的課題。一方面,近年來部分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受限,不乏公司出現流動性困難、大股東陷入股權質押危機等,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減持政策化解風險。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的發展亟需資本市場更好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通過有效的減持制度激勵和引導長期增量資金、促進資本形成。

無錫方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霞指出,站在中小投資者的立場,制度優化則要讓減持中存在的亂象得到更有力懲罰,讓違法違規套利者付出沉重代價。這要通過不斷完善資本市場法制基礎,大力提升行政、民事、刑事方面的違法成本,形成更加良性的市場生態,把減持制度優化放在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框架體系中系統考慮。如此,才能逐步打消中小投資者的顧慮。

減持制度優化要處理好不同主體之間的關係。陳紹霞建議,對於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要繼續完善減持披露制度,提高披露質量,合理限制其二級市場減持比例,保障中小投資者優先交易權。對於創投類私募等爲代表的產業資本,理應適當放寬減持限制,根據投資期限實施反向掛鉤,鼓勵長期資本形成。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建議,制度優化過程要尊重市場規律,考慮市場實際,穩妥進行。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減持制度在優化投融資循環、促進資本形成、化解實體經濟經營風險等方面有着重要意義。在制度優化過程中,不妨分步漸進式推動,從市場承受能力實際出發,促進市場各參與方理性博弈,形成對相關制度認知的“最大公約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