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原一带流传这关于范冉的一个传说,在这个传说中,范冉直接被冠以丐帮帮主的头衔,说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时缺粮,孔子便让弟子颜回到范冉处请求周济,范冉对借粮一事没有异议,但先要颜回回答两个问题,答上来便借,回答不上就对不住了。不过,当范冉成了乞丐祖师爷后,在他身上也平添了许多传奇性的故事,甚至还将他的身世做了雕琢,成了与孔子同时代的人物。

各行各业历来都奉行祖师爷,乞丐一行也不例外,历史上被丐帮奉为祖师爷的人物不少,其中有吹箫乞于市的伍子胥、乞食于漂母的韩信、唱莲花落的花郎郑元和,以及李后娘娘与明太祖朱元璋等人。他们都是因为早年有行乞的经历,而后被乞丐们视为祖师爷,这无非是常见的拉大旗作虎皮,自作声威的把戏罢了。

伍子胥、韩信、朱元璋被奉为乞丐祖师,但他们的影响力都不及此人

​事实上,上述的这些人论影响力都不及范冉老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范冉被公认是乞丐的祖师爷,大概在乞丐眼里,范冉的行迹人格更为贴近乞丐。因此,旧时的乞丐们每年都会定时公祭祖师范冉。

范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东汉名士,陈留外黄人,年轻时曾为小吏,后弃官隐居南阳。因为范冉言行卓尔不凡,恒帝时又被任命为莱芜县令,范冉不从后隐居于梁沛之间。史书记载,范冉“徒行敝服,卖卜于市”,行迹类似于乞丐,其生活窘困,常有衣食之忧,终因贫困而死。

伍子胥、韩信、朱元璋被奉为乞丐祖师,但他们的影响力都不及此人

​然而就这样一位清廉无为、贫而守志的名士被几经改造后变成了乞丐们顶礼膜拜的祖师。至于范冉是何时成为乞丐祖师的,如今已很难考证,但大致认为不迟于宋代。不过,当范冉成了乞丐祖师爷后,在他身上也平添了许多传奇性的故事,甚至还将他的身世做了雕琢,成了与孔子同时代的人物。

在中原一带流传这关于范冉的一个传说,在这个传说中,范冉直接被冠以丐帮帮主的头衔,说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时缺粮,孔子便让弟子颜回到范冉处请求周济,范冉对借粮一事没有异议,但先要颜回回答两个问题,答上来便借,回答不上就对不住了。

伍子胥、韩信、朱元璋被奉为乞丐祖师,但他们的影响力都不及此人

​范冉的第一个问题是:“天上什么多什么少?”颜回答:“天上星星多日月少。”范冉点头称是,又问第二个问题:“尘世间什么欢喜什么烦恼?”颜回答:“娶媳妇欢喜死人烦恼。”范冉不以为然,结果颜回没有借到粮食。他回去后将情景向孔子汇报,孔子听罢,面授颜回如何作答。

这一次范冉再次问了第二问题,颜回答曰:“借钱喜欢还账烦恼。”范冉点头称是,便给了颜回一小口袋粮食,谁知这只口袋倒之不竭、食之不尽。孔子师徒也因此渡过了难关。不久,孔子让人还范冉粮食,不料倾其所有,小口袋就是装不满,孔子知道账是无法还了,只有前去向范冉面谢,并声言余下部分由弟子世代偿还。

伍子胥、韩信、朱元璋被奉为乞丐祖师,但他们的影响力都不及此人

​于是,范冉问孔子,你弟子遍布天下,素不相识,何以向他们索要。孔子答道,凡门上有字、墙上有画、家藏诗书之家,尽是我之弟子,只管前往讨要就是。孔子又反问范冉,范门子弟又如何识别呢?范冉则说,凡是衣衫破烂,蓬首垢面的都是。

范冉老祖的这个传说流布很广,除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外,还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都很盛行。其内容大致相同,只是细节上小有出入。有人为此还增添了一些细节,说孔子用竹板写下收据抵押给范冉,保证以后偿还,竹板诗曰:“范冉老祖供米面,来日孔子礼当还。贴对联处请稍候,家家户户不怠慢。”可以说,孔子写下的这个字据,是有史以来代价最大的欠条了。

伍子胥、韩信、朱元璋被奉为乞丐祖师,但他们的影响力都不及此人

​当然,孔子师徒借粮于范冉的故事是一个精心编制的传说,本身经不起推敲,但我们大可不必细细追究。我们只需将它视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一个已经发挥着实际功效的文化符号。因为通过这个传说,乞丐不仅为自己行乞找到了充足的依据,而且把自己于主流文化联系在一起,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