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國時期中國的思想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在當時有很多都開始接受新思潮了,甚至有人不分男女更是身體力行的實踐了一番,然而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這個人,她有着很多標籤,她是民國風雲人物張靜江的千金,也是前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的夫人,更是孫中山的祕書,是巴黎的波西米亞藝術家,是中國第一代女性油畫家,是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但這些看似風光的背後,實則是她漂泊動盪的一生。不久,他們回到了香港生活,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夫妻兩人被日軍俘虜,關了起來,1944年,陳友仁去世,這件事對張荔英打擊甚大,兩人相守了也才僅僅10年的時間,可惜生命無常,儘管有諸多的不捨,陳友仁還是永遠離開了她。

民國時期中國的思想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在當時有很多都開始接受新思潮了,甚至有人不分男女更是身體力行的實踐了一番,然而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這個人,她有着很多標籤,她是民國風雲人物張靜江的千金,也是前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的夫人,更是孫中山的祕書,是巴黎的波西米亞藝術家,是中國第一代女性油畫家,是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但這些看似風光的背後,實則是她漂泊動盪的一生。她一生的故事,幾乎就是20世紀華人的縮影。
其繪畫成就及傳奇色彩,並不遜色於旅法畫家潘玉良。只是在她的故鄉中國,她的故事鮮爲人知,她就是張荔英。1906年,張荔英出生於浙江南潯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張靜江學問淵博,酷愛藝術。因他仗義疏財,不惜代價資助孫中山革命,深得孫中山的器重,並與之成爲生死至交。
母親姚蕙,則是蘇州城裏的大家閨秀,能詩會畫,有着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底蘊和美學根基。?張靜江與原配夫人姚蕙生有五個女兒:蕊英、芷英、芸英、荔英和菁英,被稱爲“五朵金花”,是滬上社交圈炙手可熱的名門淑媛。
然而張靜江的四女兒張荔英在張家的女兒中顯得尤爲突出,是位很有個性的反傳統的“俠女”。她是個畫家,才華超羣,也“俠氣”橫溢;她崇尚英雄,性格剛強,繪畫之餘還喜歡打網球、騎馬打獵,全無一般豪門閨秀的文弱氣。她從小就立志要當畫家,很早就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藝術天賦,爲此父母特意請了俄國的私人教師在上海家中教她油畫,自此與西方藝術結下不解之緣。
她的繪畫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她的愛情也悄然而至,24歲的時候嫁給了55歲的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陳友仁是何許人也?那是加勒比海特立尼達出身的華僑。在沒有遇到陳友仁之前,張荔英是決定單身一輩子的,因爲她認爲畫畫可以讓她一輩子都不無聊,但是愛情就是這樣,它來了就是來了。這個時候的張荔英畫畫生涯剛剛開始,未來一片光明,而陳友仁是一個沒落的政客,還過着到處的流亡生活,但是陳友仁身上高尚的品格深深地吸引了張荔英。
事實上,陳友仁和張荔英的婚姻遭到了父親張靜江的強烈反對,父親雖然是一個開明的人,但也不允許自己的女兒嫁給比她大30歲的男人,不得不說,這女兒太厲害了,最終她與陳友仁在法國巴黎結婚,真是引起了一場轟動。
後來的陳友仁成爲了孫中山的英文祕書和外交顧問,隨後張荔英嫁給了陳友仁後,就擔任起孫中山的英文祕書。陳友仁除了政治上有特別的見解,畫畫上面他也是精通一二,他知道張荔英非常喜歡畫畫,所以他全力支持自己的妻子從事畫畫行業。在他們看來,兩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一同前往郊外寫生。
不久,他們回到了香港生活,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夫妻兩人被日軍俘虜,關了起來,1944年,陳友仁去世,這件事對張荔英打擊甚大,兩人相守了也才僅僅10年的時間,可惜生命無常,儘管有諸多的不捨,陳友仁還是永遠離開了她。
往後的日子也沒有再嫁的打算,心中的人還是陳友仁。直到80多歲,張荔英去世,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纔算是完結。晚年的張荔英說出了婚姻遺憾,表示她仍舊不後悔,唯一遺憾的是她和陳友仁相伴的時間太過短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