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在中国革命的年代里面,曾经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传奇的色彩,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表彰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功绩,分别授予他们军衔,而在这些人中间,他们作为活着的英雄传奇,他们的一些故事也家喻户晓,而他们在得到一定荣誉以后,更是不骄不躁,继续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动。

1955年授衔时候,曾经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那就是一些人还主动让衔,但也有一些人不服气还要争衔,不过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被定为少将,但是后来中央认为他有突出的贡献,因此被评为中将,而他就是皮定均,评定为中将的时候,他年仅41岁。

当然皮定均的性格色彩比之陈赓、许世友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1914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而母亲也跟着改嫁,所以他从小就跟随祖母生活在一起,当然后来的革命战争中,皮定均锻炼出来一身的本事,这些本事都是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不断的磨砺出来的,由于他作战灵活勇敢,加上为人性格机敏,因此大家都喊他做“皮猴子”。

“皮有功,少进中”是对他的评价,主要说的是中原突围的时候,1946年6月初,国民党单方面命令22万大军包围了中原军区6万人,当时形势岌岌可危,为了保护主力突出重围,当时皮定均率领第一旅大约7000余人掩护主力突围,要知道7000人对22万人,几乎就是十死无生的地步,但是皮定均巧妙的穿插,连续几次激战,绕开了国民党军的主力,等到突围到了苏皖解放区的时候,皮定均所部除了付出2000多人伤亡代价以外,保全了部队的建制,下辖3个团约有5000人之众。

也因为这次突出的贡献,皮定均才被定为中将军衔,此后历任福建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只可惜就是这样一员福将,在1976年一次军事演习中,乘坐飞机视察过程中不幸失事遇难,享年62岁,去世以后党中央决定将皮定均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之中。

不过也就是在15年以后,皮定均的骨灰却又被要求移出八宝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说起来也是和另外两件事情有关系,在抗战的时候,皮定均曾经在豫西根据地作战,保护了当地的百姓,在皮定均去世以后,当地百姓纷纷要求将他安葬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同时他的妻子也希望能够将丈夫的骨灰安葬在飞机失事的地方,所以后来按照两方的要求,皮定均的骨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送往两个地方安葬,这也是对一个革命年代功勋赫赫的战将做好的报答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