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口袋公園變身“江南園林” 居民每天都想來轉一轉

中央公園濱海大道東延路旱溪花鏡項目。

青島口袋公園變身“江南園林” 居民每天都想來轉一轉

沾化路昌邑路路口的口袋公園。梁超 攝

近日,市城管辦組織開展2018年“美麗青島三年行動”環境衛生、綠化美化專項整治現場觀摩及工作推進會,採取實地參觀、講解和交流方式進行。綠化美化是“美麗青島三年行動”的重要一環,重點介紹了秋季植樹增綠、綠化項目(包括街角公園、山頭公園)整治工作開展以及綠化日常保潔管護工作。

“老大難”區域大變樣

去年,在市北區園林綠化部門的努力下,沾化路昌邑路路口的廢棄綠地變身口袋公園,成爲周邊居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如今,口袋公園的二期正在緊張建設中。

近日,記者跟隨市城管辦實地探訪了這處“身邊的園林”。沾化路昌邑路路口曾經是市北區園林綠化部門的“老大難”區域。爲了提升區域環境水平,市北區園林綠化部門去年探索建設口袋公園,率先對路口西北側的1000多平方米綠地進行升級,通過栽植特色苗木,配置景石、安裝仿古景亭等手段,將地塊打造成自然宜居、層次感豐富的“江南園林”。

利用路口西南側地塊,今年7月,我們啓動口袋公園二期建設,如今工程主體基本完成,預計於11月下旬全部完工。”市北區園林綠化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二期工程佔地超過4000平方米,設計風格與一期相同,在儘量保留原有植被的情況下,補充了桂花、櫻花等大喬木和部分小灌木。

旱溪花鏡提升視覺效果

花鏡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前沿的設計手法,突出生態文明理念,開創了一種景觀優美全新形式,極大豐富了視覺效果,滿足了綠色景觀和物種的多樣性。記者探訪了中央公園濱海大道東延路旱溪花鏡項目。

“濱海大道東延路中央分車隔離帶的綠化,採用旱溪花鏡形式設計、建設,總長度1100米,總面積16000餘平方米,以常綠、落葉喬灌木爲骨架,多種宿根花卉爲主體,確保一年四季有景可觀,目前是山東地區面積最大、植物品種最多的花鏡。”項目負責人介紹,結合兩側銀杏行道樹,塑造成爲市民廣泛稱道的景觀大道。同時,該花鏡運用“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將隔離帶進行地形塑造,中間形成低窪地帶,在低窪處佈置旱溪,兩側佈置植物組團,雨季形成溪水景觀,旱季形成溪牀景觀。

居民每天都想來口袋公園

城陽區山城路口袋公園位於長城路與山城路之間,此次改造在原有景觀基礎上進行提升,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進行深化改造設計,改造面積兩萬餘平方米,還保留了現有的楊樹1.3萬餘平方米。

“我們主要將原有的休憩廣場、遊園路、座椅、景觀小品、公廁等進行翻新與更換,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健身步道採用透水地坪,結合現狀排水溝進行設計,打造成一個多功能、小空間口袋公園。”項目負責人介紹,綠化上梳理原有植被,增綠補綠,在重要節點、重要園路交叉口,增加造型樹,點綴景石,並配置觀賞草、時令花卉等多種綠化元素進行表現,在適當的位置增加海綿城市設計,以生態植草溝、淺凹綠地等方法進行雨水收集,打造成一個示範性節點。“現在每天都想來這裏坐一坐,轉一轉。”一名家住周邊的居民開心地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