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個月後,邱曉來帶領超達團隊研製開發了大口徑波紋管閘閥,完全杜絕了閥門的外泄漏,幫助用戶消除了安全隱患。1999年,邱曉來作爲超達閥門的技術負責人,負責制定了全國民營企業的第一項閥門標準,讓整個行業刮目相看。

浙江在線4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戚祥浩 林如珏 通訊員 琴琴 優琪)鄭州、溫州、杭州、北京,從3月27日到4月2日,邱曉來一口氣跑了四個城市。每年,他有一半時間這樣度過,在與客戶及科研院所的不斷交流中,一再攻克閥門研發技術。去年,他帶領的超達閥門技術團隊設計開發了700多套閥門圖紙。

日前,記者終於在超達閥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逮”住了邱曉來。身爲公司總工程師的他與技術團隊圍着一堆圖紙,正在琢磨如何把最新的特種複合強化材料運用到閥門上。身後的櫥櫃裏擺滿了獎牌證書,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就有10項。

“別看一個閥門不起眼,卻經常扮演上天入地的角色。”邱曉來告訴記者,在石油化工、核電、航天航空等國家重點領域,都離不開閥門。

目前,超達公司生產的閥門,能在零下196℃低溫至700℃高溫的環境中使用。

但在邱曉來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難的是,在複雜工況條件下,要儘可能久地確保萬無一失。”邱曉來說,像石油化工領域的重大工程,投資動輒上百億元,如果閥門出問題了,很可能會拖累整個工程。這也導致過去國內一些重大工程寧可選購價格昂貴的進口閥門,也不願選擇便宜很多的國產閥門。

讓國產閥門趕超進口閥門,邱曉來已經努力了37年。1982年,浙江大學化工機械專業畢業後,邱曉來進入機械工業部通用機械研究所工作,主攻閥門技術。

其間,超達閥門董事長王漢洲和總經理黃明金多次找邱曉來合作,共同攻克一些閥門設計與製造方面的技術難題,並被邱曉來的創業熱情所吸引。1995年,邱曉來毅然辭去公職,加入超達。彼時超達所在的永嘉,有着多達數百家的閥門企業,但大多還處在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技術含量較低,亟須轉型。

“當時,很多企業還沒有正規的生產圖紙,更談不上嚴格按照圖紙和工藝生產製造閥門,閥門的生產和製造主要憑藉工人的經驗,很難確保產品的質量穩定性。”邱曉來說,從小小一張圖紙做起,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引導超達苦練內功,規範整個閥門設計和生產的工藝流程。

質量提升了,如何增強產品競爭力?1999年,邱曉來作爲超達閥門的技術負責人,負責制定了全國民營企業的第一項閥門標準,讓整個行業刮目相看。此後,超達一發不可收拾,迄今已經制定了90多項標準,也帶動了永嘉其他企業向超達看齊。

“讓國產閥門深入人心,關鍵是要想用戶所想,急用戶所急。”邱曉來說,他的祕訣便是一遍遍地跑到閥門的應用現場。7年前,他到位於寧波的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進行閥門技術交流時,得知鎮海煉化焦化裝置的大油氣隔斷閥工作溫度高達500多度,高溫油氣一旦泄漏,容易引發火災等重大事故。儘管客戶採用了進口閥門,但還是會有泄漏。“進口閥門不行,我們來。”4個月後,邱曉來帶領超達團隊研製開發了大口徑波紋管閘閥,完全杜絕了閥門的外泄漏,幫助用戶消除了安全隱患。

而同樣通過走訪後研製的鎖渣閥,在我國實施石油替代戰略和自主創新的重大工程——神華百萬噸煤直接液化項目中代替國外產品使用,不僅使用壽命達到了進口鎖渣閥的兩倍多,而且價格只有其三分之一。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迄今,邱曉來帶領團隊負責研發了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5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1項省級工業新產品,獲得授權專利156項,其中發明專利37項。研發的產品在煤化工、大型煉油、大型火力發電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得到全面應用,也爲超達閥門的穩步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如今,超達閥門不僅在國內市場打響口碑,更成爲國際市場的有力競爭者。去年,超達閥門產值6.9億元,其中外貿出口達到了2000多萬美元。

“就像手機需要不停更新換代一樣,閥門產品要保持競爭力,同樣一刻不能鬆懈。”桌上的圖紙已疊成了厚厚的一堆,邱曉來說完,又繼續改進手中的圖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