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後期沉迷於權力和一直被虛幻的神權信仰欺騙的教衆不同,“忠王”李秀成早就看出了這個太平天國雖然外表還是被粉飾成信仰與君權並行的教派國家,但是內裏早就腐朽的不成樣子了,洪秀全所謂的”上帝“就是他自己,而上帝的諭令就是洪秀全自己的命令,爲了這樣的”上帝“與清軍對抗真的值得嗎。李秀成在天平天國的一生數立奇功,死守天京,扶保幼主,這些足以對得起洪秀全給他的”忠義千秋“的牌匾了,”忠王“在最後不是不忠於洪秀全,他只不過更忠於百姓和自己的內心罷了。

清朝末年,洪秀全假借神名,收納信衆,於1851年秋,攻佔廣西永安州。12月在永安分封諸王,楊秀清稱九千歲,爲東王;蕭朝貴稱八千歲,爲西王;馮雲山稱七千歲,爲南王;韋昌輝稱六千歲,爲北王;石達開爲翼王,並詔令諸王皆受東王楊秀清節制。1853年,太平軍勢如破竹,清軍不能擋之,兩江總督陸建瀛陣亡,洪秀全率軍進駐江寧,把金陵城改爲天京城,在這定都建國,一個與清政府對抗了長達14年的農民政權就此成立。
洪秀全以神子的身份矇騙世人,藉此來吸納一干信衆。
洪秀全建都天京,自稱天王,一時之間,清廷震動,天下百姓追隨者衆,兵力已高達60餘萬,就連當時的英法公使都承認了天平天國的存在,法國使者還親自去天京訪問,表達出了不論對於太平天國還是清朝都是中立的態度。
在天京的幾年,天平天國廣招賢才,不少百姓都樂於成爲太平軍中的一名聖兵,爲上帝之子洪秀全作戰。洪秀全也經常去軍營中探視,親自提拔了李秀成、陳玉成等一衆年輕將領。初期的太平天國呈現出一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樣子,太平軍所向披靡,捷報連連傳入天京。
太平天國中的軍師楊秀清,常常以“天父下凡”來勸誡洪秀全,因而遭其妒恨。
可惜的是,太平天國內政治、權力鬥爭犬牙交錯,洪秀全假借神子之名雖然在初期爲他擴充了信衆,但他不通教義,導致了太平天國內“天父”、“天兄”的出現,“聖子”洪秀全的一時間被楊秀清等人架空。1856年,忍受不了“父兄”的洪秀全密詔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及燕王秦日綱回京剷除東王楊秀清。韋昌輝率軍最先到達,他趁着夜色將楊秀清一家全數殺害,與其有關的人也全被奉詔處斬,死者數量達到2萬餘人。
次日清晨,太平天國中民怨沸騰,剛到天京的石達開也譴責韋昌輝妄自殺戮。兩人皆領大軍,一時不敢相攻,於是勢弱的石達開率軍而走,逃出了天京城。其後在洪秀全的密令下,韋昌輝又大開殺戒,將石達開一家盡數殺戮,連一些有意見的民衆也被韋昌輝的大軍殺死。石達開聽聞此事,就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洪秀全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殺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石達開奉詔回京後被軍民尊爲“義王”,後遭洪秀全的猜疑,被逼無奈下只好遠逃安慶。
天京事變,洪秀全殺三王,逼反一王,使得太平天國元氣大傷,這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關鍵。
衆王之間的內訌導致了太平天國的消亡。
老一輩都被洪秀全誅殺殆盡,一批年輕將領得以走上一線。攻破江北大營,大敗德興阿的李秀成與陳玉成分別被洪秀全封爲“忠王”和“英王”,承擔起了太平天國對外的一干戰事。
與後期沉迷於權力和一直被虛幻的神權信仰欺騙的教衆不同,“忠王”李秀成早就看出了這個太平天國雖然外表還是被粉飾成信仰與君權並行的教派國家,但是內裏早就腐朽的不成樣子了,洪秀全所謂的”上帝“就是他自己,而上帝的諭令就是洪秀全自己的命令,爲了這樣的”上帝“與清軍對抗真的值得嗎?這成了”忠王“李秀成的最大疑惑。
李秀成不但善於用兵,在政治和外交上也頗有建樹。
1860年初,清軍的江南大營將天京重重包圍,李秀成強請出京,領軍連下清軍數個大寨,安徽廣德,浙江安吉、長興等地都插上了天平天國的旗幟。在短暫休息後,李秀成行圍魏救趙之策,先率1350名先鋒假意奇襲杭州,當江南大營分兵去救杭州時,馬上回軍與楊輔清、李世賢、劉官芳等在建平會合,幾路大軍分進合擊,再破江南大營。清軍潰逃,李秀成遂趁勢東下,攻佔常州、無錫、蘇州、嘉興等府的絕大部分州縣,建立了蘇福省,爲太平天國開闢了重要的軍事基地。
忠王李秀成塑像。
李秀成雖然打仗厲害,卻是個極其仁慈之人,江南大營的主帥張國樑戰死之後,李秀成將他的屍首以禮安葬,自縊身死的浙江巡撫王有齡,李秀成讓其親兵護送靈柩回鄉,還給予銀兩充當路費。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對投降的清軍更是無一殺害,願參加太平軍的,留下,不願的給路費送他們返鄉。他曾寫信給清軍大將曾國藩說:”請貴軍不要對我軍中的兩廣人士大加殺戮,要以仁義服人,因爲妄開殺戒只會殺不勝殺,激起民憤。“曾國藩看完信後,也認爲此人所言頗有道理,只是形勢所迫,他也沒法阻止清軍殺戮。
現存於世的清朝太平軍所用的劍,此劍主人爲”忠王“李秀成。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圍要塞皆被清軍攻佔,糧道被堵,城內的糧食所剩無幾,李秀成建議“讓城別走”,被洪秀全否決。隨着天京圍城越來越緊,城內的百姓幾乎淪爲餓殍,李秀成只得把自己府中的所有糧食都分派給衆人,又將自家的金銀珠寶供爲軍資。由此可見,李秀成的家財之多,而且來路不明,可是他在面對飢寒交迫的百姓時,又肯將辛苦斂聚的百萬錢財散盡。李秀成不是聖人,卻是一個在動輒”天父“”神子“的”天國“中真正的人。
後洪秀全病逝,李秀成扶保洪秀全幼子洪天貴福上位,在清軍破城後更是不顧家人,盡忠保護幼天王。在護送幼天王逃離的時候,將他的好馬讓與幼天王,結果他自己因“馬不能行”被曾國藩之弟曾國荃所俘。
曾國藩曾被李秀成大敗,幾欲投水自殺,幸得部下相勸纔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秀成被俘後,提出“收齊章程”,向清軍乞降。但曾國荃恨李秀成曾大敗其兄曾國藩,又因爲他死守天京城而讓自己喫盡苦頭。於是他不但不準李秀成投降,還命人以刀割其肉,誰知李秀成面不改色,曾國荃便親自”短衣握錐,獨身走出”,“遍刺以錐,血流如注”。投降不成,李秀成就在清軍獄中每天撰寫自述,不但回顧了自己的一生,還寫下了太平天國的興亡得失,在曾國藩來探視時還囑咐他小心外國列強。
8月7日,李秀成被曾國藩斬首示衆,臨刑前面無戚容,談笑自若。千古艱難唯一死,李秀成雖然在最後向清軍投降,有變節行爲。但他早就意識到腐敗的太平天國不能長久,可困於身在天國,只能爲其奮戰不息。李秀成在天平天國的一生數立奇功,死守天京,扶保幼主,這些足以對得起洪秀全給他的”忠義千秋“的牌匾了,”忠王“在最後不是不忠於洪秀全,他只不過更忠於百姓和自己的內心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