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自身對產品不太熟悉,專業度也不高,又有着業績壓力,因此最愛發動人情攻勢,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買,數據統計超過90%以上的保險購買者人生第一張保單都是通過熟人或熟人介紹購買的,有50%的人是在順應人情的情況下購買的,最難拒絕的就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有的業務員爲了儘快完成任務,自己給客戶承諾了很多,高收益高回報大病小病住院都可以報銷等等,然而合同卻並沒有這一項,買保險千萬一定要看合同,銷售員會誤導你,但合同不會欺騙你,一定要理解合同的法律條款、繳費方式、分紅形式、收益及領取方式等,防止銷售誤導。

據2019年保險消費投訴總體情況顯示,保險合同糾紛投訴是2019年保險消費投訴的“重災區”。去年,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接收並轉保險公司處理的保險合同糾紛投訴88745件,佔比達到了總投訴件數的9成。

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48789件,較上年增長1.02%,佔比54.98%;涉及人身保險公司39956件,較上年增長4.61%,佔比45.02%。

另外,涉嫌違法違規投訴有4974件。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974件,佔比19.58%;涉及人身保險公司4000件,佔比80.42%。

從這一系列的統計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其中不僅存在一些保險機構違規的操作,同時也反映出一部分保險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已被深深“套路”。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購買保險時的幾大“套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套路一:“限時限量款”保險產品

一些業務員在套路你時經常會說“xx保險”在近日的某個時間節點即將停售,這麼好的保險產品千萬不要錯過最後的機會啦。於是當一些保險業務員叫囂着再不買就停售了,消費者一着急,連保單合同都忽略,就掉進陷阱了。

產品爲什麼會停售?

1、不符合保監會對監管要求。

2、很多停售都是產品的更新換代,會有更好的升級產品出來。

3、保險公司對市場風險預估不足而造成毀損厲害,主動要求停售。

4、生命週期表的改變。

所以,要弄清楚停售原因,理性思考,先問問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再看看是不是適合自己。

套路二:健康告知 全部勾否

在大家購買醫療或者重疾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填寫健康告知問卷,人生在世誰會沒有個生病住院的記錄,而這個記錄需要你在投保時如實告知。然而一些業務員在套路你時會告訴你“沒有關係,健康告知填不填寫無所謂,到時候不會查到你的”,“過了兩年就沒事兒” ,“兩年不可抗辯,保險公司必須賠!”這樣的話。

對於一些無良的保險業務員而言,不告知,保單可以迅速承保,省去業務員很多時間與精力。不告知,保單就沒有延期、拒保的可能,業務員可以確保自己獲得這份佣金。

像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風險,拒賠的概率極大。一些人大罵保險是騙子,可是明明是你先欺騙了它呀。然而大多拒賠案例都是因沒有健康告知引起的,保險公司是可以拒賠並且解除合同的,有些甚至不會退還保費。不要心存僥倖,現在醫院系統都是全面聯網,只要在醫院留下看病記錄,保險公司想查,就沒有查不到的。

套路三:誇大收益 避談風險

有的業務員爲了儘快完成任務,自己給客戶承諾了很多,高收益高回報大病小病住院都可以報銷等等,然而合同卻並沒有這一項,買保險千萬一定要看合同,銷售員會誤導你,但合同不會欺騙你,一定要理解合同的法律條款、繳費方式、分紅形式、收益及領取方式等,防止銷售誤導。

套路四:附加險搭售主險的捆綁陷阱

一些大保險公司或者保險團隊的邏輯就是主險、附加險強行捆綁銷售,幾百塊的醫療險性價比高,但必須搭配一個非常貴的主險,這個是不是有點太坑了。好比你只想買個空調,他卻要連房子帶空調一起賣給你。實際上市場上高性價比的醫療險多如牛毛,根本不用強制捆綁購買。

套路五:同業互撕 忽悠客戶

國內保險業起步比較晚,入行門檻低,很多保險業務員自身專業水平不高,不僅僅是他們在忽悠客戶,而是保險公司培訓師團隊長等把業務員也給忽悠了。各個跟打了雞血一樣衝單衝冠,每天都來傳播所謂的“愛”與“責任”,在客戶面前誇大自家產品,貶低同行。如果有消費者同時諮詢了多家保險公司,被一頓忽悠後他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

套路六:感情攻勢 人情保單

通常剛加入保險業的業務員。由於自身對產品不太熟悉,專業度也不高,又有着業績壓力,因此最愛發動人情攻勢,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買,數據統計超過90%以上的保險購買者人生第一張保單都是通過熟人或熟人介紹購買的,有50%的人是在順應人情的情況下購買的,最難拒絕的就是自己的親朋好友。但是這裏面存在不少問題,這款產品到底適不適合自己呢?人情保單來了,先不要衝動,作爲客戶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家庭情況和需求合理配置產品,而不是被人情所綁架。

當然,保險的作用和購買的意義,相信大多數保險消費者都很清楚。然而在配置保險時能掌握以下幾點原則,或許更能讓你事半功倍!

社保+商業保險,提供雙重保障

社保:一般分爲兩大類城鎮居民社保、職工社保,還有一些地方性的醫療保險。社保是必須要買的,因爲它是政策性保險,帶有一定的福利性,且購買某些商業保險在繳納了社保的基礎上費率會更加便宜。

商業保險:可以作爲社保的補充,能夠提供更靈活、充足、全面的保障,甚至是家族財富傳承。

社保提供的僅是最低保障,不可或缺,而商業保險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生活安排和體現。

保費預算:“雙十原則”

意外險、醫療險多爲短期險,是一年一繳的,而重疾險、壽險多數爲長險,繳費期限較長,如果事先沒有做好規劃,後期的保費負擔會比較重,選擇退保,也比較不划算。

根據業內的“雙十原則”來看:用家庭年收入的10%投保來撬動年收入10倍的保額是較爲合理的。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具體的家庭負債及開支調整,豐儉由人。

配置順序:先大人,後小孩 / 老人

很多人出於對下一代的保護,會優先給小孩配置保險。忽視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作爲家庭經濟來源的貢獻者,只有自己有了保障才能給予下一代或是上一輩更好的保護。

先保障,再理財

保險跟其他金融產品的絕對優勢並不在於比較收益率的高低,而是提供保障。

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是區別於其他金融工具最鮮明的特徵。保險有保證收益率保障資金的穩健性,這是其他金融工具所不具備的。

假設我們通過其他金融工具達到一筆不管生什麼病,病多久,發生什麼樣意外,都可以從容應對的保險金,那麼需要多少本金?需要多長時間?是否能保證收益率?顯然都是未知數。只有保險能做到。

檢驗已購保單,補足保障及保額

我們每個人所處的人生階段和揹負的家庭責任都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定期的給保單做個體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調整保障方案。在購買新的保險前,重新查看已購保險的保單條款及保額,做好保險類型配對,不花冤枉錢,同時也可以根據自身現狀補足保障條款和保額,確保得到充足的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