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母却不愿答应,因为王玉龄不过17岁,而张灵甫已经42岁。张灵甫是人中龙凤,王玉龄也是出身豪门的千金小姐,她家祖上在前清的时候曾经担任过清朝的尚书,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荣耀,所以王家在当地可以说是一言九鼎的世家。

1947年,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师,被解放军歼灭,其师长张灵甫自杀身亡。一时间国民党的上上下下,都表示了对张灵甫其人的哀悼。
在张灵甫临死前,曾写遗书一封。其中有一句:"玉龄吾妻,今永诀矣。"这里说的便是张灵甫的夫人王玉龄。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如今数十年的时光已经过去,王玉龄不但存活在世,还住豪宅,开豪车,活出了令人艳羡的模样。

老话说:好马配好鞍。张灵甫是人中龙凤,王玉龄也是出身豪门的千金小姐,她家祖上在前清的时候曾经担任过清朝的尚书,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荣耀,所以王家在当地可以说是一言九鼎的世家。
王玉龄的父亲是一名做派刚硬的军人,在战争上,面对枪林弹雨依旧不知道后退,最后壮烈牺牲。王玉龄和兄弟姐妹全靠王母一人拉扯。
1945年抗战胜利,王玉龄去一乐也理发厅,遇见了英俊的张灵甫,两人一见钟情,如胶似漆。张灵甫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的,口才又比较好,很喜欢和王玉龄说一些历史故事,王玉龄也很爱听。
张灵甫向王母求婚。王母却不愿答应,因为王玉龄不过17岁,而张灵甫已经42岁!两人年纪相差过大,很可能在某些观念上会有冲突。
更何况,张灵甫的职业是军人。当时可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年代,军人是要进真正的战场的,在战场是瞬息万变,一个闪失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王母已经品尝过青年丧夫的苦涩滋味了,她怎么也不想让自己女儿步自己的后尘。

但爱情是盲目的,王玉龄铁了心了要和张灵甫结婚。王母也不好强硬的干涉女儿的婚姻。
而且张灵甫当时已然身居高位,是蒋先生面前大红大紫的人物。时间一长,定能成为国民党政府第一流的高官。和他的联姻对于整个王家而言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于是,王母便答应了这门婚事。在双十协定之后,张灵甫和妻子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但是不久之后内战爆发了。张灵甫奔赴战场。
张灵甫虽然是高级军官,但是身上却没有多少国民党高官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习性。对于王玉龄是百般呵护,在战争中张灵甫作为指挥官很忙,但是还会抽出时间给王玉龄写信。当王玉龄在南京产子之后,张灵甫还特意打电话来恭贺。王玉龄当时就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一个人。

好景不长,没多久孟良崮战役就开始了,炮火连天。王玉龄知道,自己丈夫是一个有军事才华的人,74师又久经训练,装备十分先进。但她更知道,国民党军队中派系林立,互不配合。而解放军的官兵数量又是74师的数倍。有道是,蚁多咬死象。国共两党,谁胜谁负,未尝可知。
王玉龄为丈夫提心吊胆,没多久张灵甫自杀而死。王玉龄知道这个消息,痛哭嚎啕。要知道,王玉龄当时才结婚两年,19岁。放在现在,还只是刚上大学,而王玉龄却已经成为了一个寡妇。
当国民党退居台湾之后,王玉龄生活渐渐变得窘迫。王玉龄知道,虽然她暂时可以靠着张灵甫太太这个称呼,有一口饭吃。但绝对不是长久之计。怎么办?似乎只有求学这一条路。
于是,在王玉龄安排好儿子母亲之后,就远渡重洋。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当时种族歧视十分严重,而王玉龄的英语也没有多么灵光。在国外的生活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不过王玉龄骨子里面是一个倔强的女人,她一边打零工,一边学习。终于获得了成绩。在1953年考入了美国的名牌大学——纽约大学。王玉龄特别聪明,通过挑灯夜读,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
有了毕业证书,就可以找到好的职业。她在美国航空公司担任职务,没有多久,就积累出了可观的财富。王玉龄将老母和儿子接到了美国。一家人其乐融融。
那个时候的王玉龄十分年轻,人长得也不错。很多人都想要追求她,其中不乏一些位高权重的人,但是王玉龄这辈子只爱张灵甫一个人。无论是谁来求婚,都毅然而然地回绝了。人们对于王玉龄婚姻的态度,是十分敬佩。

晚年的王玉龄住豪宅开豪车,但始终不婚。如今王玉龄为张灵甫守寡已经70多年了。这大半个世纪的时光足以改变很多东西,但王玉龄对于自己丈夫的思念却始终不变。这样的爱情真是让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