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的山水、婁底的歷史文化、婁底的文物古蹟、婁底的民俗民風,構成了富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婁底文化旅遊資源。我們通過文旅融合,系統爲你挖掘那些山水或文物古蹟背後的故事,還原與呈現一個完整的文化婁底。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

【文旅探祕】漣源篇之

湘軍名將故居羣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楊市俗稱楊家灘,楊家灘是湘軍起源之地,出現了一大批湘軍將領,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後,湘鄉縣開始編修縣誌,爲出自楊家灘的58名湘軍將領作傳,將他們一生的豐功偉績載入了史冊。而這58名湘軍名將,爲晚清歷史的延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今天的楊家灘,作爲湘軍的起源地已是家喻戶曉。在這裏保存下來的湘軍名將故居,至今仍有十餘座,他們規模龐大,氣勢恢宏,是非常寶貴的不能再生文化建築遺產。湘軍名將故居羣裏劉姓祖居地的老劉家、劉連捷的德厚堂、劉嶽昕的光遠堂、劉連捷之子的師善堂、劉連捷親家紅頂商人彭勝安的雲桂堂,李續賓、李續宜兩兄弟的錫三堂,劉連捷的德厚堂被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就來到楊家灘,沿着勝梅橋蜿蜒的孫水往下,看古樸斑駁的堂屋老院毗鄰起伏,在時光的鐘聲裏聽一段晚清市井的煙火和那段金戈鐵馬的熱血歷史。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老劉家

楊家灘劉氏的祖居之地

老劉家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乾隆五十六年竣工,分期分區建築,前後斷續80餘年,建築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有房屋數百間。劉家院落以劉家宗祠爲中心,由光裕堂、怡怡堂兩條軸線延伸出去的幾組建築呈拱月之勢圍繞,現在依然可見整齊有序的房屋院落。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長350米的劉家老街和孫水河形成了劉家的交通幹道。劉家大院房屋很多,因爲採用院落建築,據說天井就有108個。有人嘗試數過,在迷宮中行走,卻分不出哪是里弄,哪是衚衕,更不用說數清青石所砌成的大大小小的長方形、正方形天井的數目。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劉嶽昭、劉連捷等10多位湘軍高官顯貴出於劉家,現在老劉家的正廳還懸掛同治皇帝御賜的“大夫第”牌匾,顯示了劉家曾經的顯赫地位。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存厚堂

清末四川布政使劉嶽睃的府邸

建於光緒元年,歷時數年方纔建成,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前臨孫水,背靠竹山,正門門框上有石雕獅子滾繡球,門檻上有花鳥瑞獸雕刻,體現了主人的尊貴,是楊市現存最爲美觀氣派的堂屋建築之一。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光遠堂

清末雲貴總督劉嶽昭的弟弟中憲大夫劉嶽昕府邸

清末雲貴總督劉嶽昭的弟弟中憲大夫劉嶽昕府邸,爲四進三橫建築,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前有水塘,西有水井,後有碉樓。設計獨特,堂內裝飾古樸自然,雕花石刻精緻。解放戰爭時期,是聶紹良湘中游擊支隊總部所在地。因游擊戰爭房屋多有破損,但主體建築基本完整。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師善堂

清同治年間安徽布政使、一品頂戴劉連捷府邸

爲四合四進院落,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堂前有大水塘,塘基由青條石砌成。堂內佈局科學,工藝精美,雕樑畫棟,美觀古樸。建築設計和製造工藝充溢着江南小鎮古老的文化韻味。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雲桂堂

清同治年間安徽布政使、頭品頂戴劉連捷親家紅頂商人彭勝安所建

清同治年間安徽布政使、頭品頂戴劉連捷親家紅頂商人彭勝安所建,爲四進五橫院落,佔地2萬多平方米,正堂開敞明亮,設計合理,長達百米。正堂兩邊分別是廂房、耳房、雜房。4個三級馬頭牆巍然屹立,蔚爲壯觀。堂前有大荷塘,讓人心曠神怡。整個建築古樸自然,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大院。

錫三堂

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和李續宜的故居

錫三堂位於漣源荷塘鎮古樓村,李家兄弟是湘軍將領,兄長李續賓被稱爲“湘軍第一悍將”。錫三堂最讓人稱道的是院內的通風排水設計,下水道 直通門前的那口荷塘,許多年下來,一直沒有堵塞過。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存厚堂

劉嶽昭曾經的府邸

湘軍名將劉嶽昭,曾官拜雲南巡撫、雲貴總督、右都御史、記名兵部尚書,是謝光輝認爲雖沒曾國藩、左宗棠名氣大,但比他們更爲了不起的人物。劉嶽昭曾經的府邸,是今距楊市鎮鎮區最近的古宅“存養堂”,佔地約4萬平方米,堂前曾靠近孫水河有專用碼頭,堂內則亭臺樓閣、假山花園,曾有“楊市第一花屋”之稱。新中國成立後,這裏被改造成了糧站,至今去看,則掛了某某機械廠的門牌,渣土卡車進出曾經輝煌的大門,而門內則是機器轟鳴作業,風光早已不在。據說,存養堂的後屋還住着零散的幾戶人家。

漣源篇:湘軍名將故居羣

一江孫水,向東流,如今光溜溜的青石地板,承載着行人匆匆的腳步。那古舊的堂屋,還殘存着歷史的痕跡。那些歷史故事,反映了楊家灘人鐵血的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