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導讀:《朝花夕拾》必考知識點最全整理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是“回憶的記事”,它以優美的語言、深沉熱烈的感情回憶了作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在追懷舊事的同時,也對醜惡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揭露和諷刺。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爲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

名著導讀:《朝花夕拾》必考知識點最全整理

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裏作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爲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十篇中《狗·貓·鼠》、《阿長與》、《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七篇,爲回憶童年生活,讓讀者看到魯迅先生故鄉的民俗風情,也見到當時人心世道。《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乃人生懷念文字。

1、《狗·貓·鼠》這篇文章作者清算貓的罪行, 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爲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這篇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

{!-- PGC_COLUMN --}

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名著導讀:《朝花夕拾》必考知識點最全整理

7、《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爲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作者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範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

阿長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如送給魯迅心心念唸的《山海經》,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粗壯耐勞,真誠善良。

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極爲尊敬的一位良師。他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他正直熱忱,熱心地關注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高尚的品質一直激勵着魯迅勇往直前。

父親出自《五猖會》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爲表達主題而設置。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範愛農出自《範愛農》

範愛農是當時社會充滿愛國情懷的一羣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他們的命運起伏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歷了對黑暗的不滿、對革命的期待以及對革命的失望的心路歷程,社會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將他們逼入絕境。

藝術特色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憶性文章,但它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的記錄,而是用嫺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地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1、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常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作者魯迅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狗·貓·鼠》一文既有作者對童年時擁有過的一隻可愛的小隱鼠的深情回憶,又有對祖母講述的民間故事生動的記敘,同時揭示了現實中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的真實面目。

2、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爲一體,充滿詩情畫意,蘊涵豐厚。如描寫百草園的景緻,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3、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在《父親的病》中對庸醫的行醫過程細細道來,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裏行間處處蘊含着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

4、注意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運用白描的手法,傳神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徵,採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創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舊學老先生壽鏡吾;《阿長與山海經》中農村樸素婦女阿長;《藤野先生》中教學嚴謹的藤野。

5、常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如在《無常》中,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於人情昧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僞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名著導讀:《朝花夕拾》必考知識點最全整理

名著練習

1、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共10篇。我們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

3、《朝花夕拾》中引用《長恨歌》中的詩句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朝花夕拾》中記敘魯迅爲了尋“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的是《瑣記》。

5、《五猖會》中,父親讓我背 (《鑑略》),讓我感到痛苦。

6、作者在《瑣記》中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天演論》)。

7、《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

8、魯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達了對日本沒有民族偏見的正直熱誠的先生的懷念。

9、在《瑣記》一文中魯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學堂與舊學堂)的區別。

名著導讀:《朝花夕拾》必考知識點最全整理

10、魯迅小時候最喜歡在(百草園)玩耍。

11、《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學習生活,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並說明了在仙台醫專時(棄醫從文)這一重要的人生轉折。

12、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觀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13、魯迅在《瑣記》一文中,用了(烏煙瘴氣)一詞來譏諷洋務派的辦學。

14、《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六個主要人物,有質樸善良、愚昧麻木又勤勞的保姆(長媽媽),治學嚴謹、平等待人、和藹可親又沒有民族歧視的恩師(藤野先生)、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正直、倔強與懦弱的朋友(範愛農),嚴厲、慈愛的(周伯宜)和自私、陰險的鄰居(衍太太)及方正、質樸、博學、嚴而不厲作者兒時的私塾老師(壽鏡吾)。

15、《狗•貓•鼠》中作者小時候牀頭貼的兩張花紙是(《八戒招贅》)、(《老鼠成親》)。

16、魯迅爲什麼會時常回憶起藤野先生?目的是什麼?

原因:“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目的: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來繼續與“正人君子”們作鬥爭。

17、魯迅在《二十四孝圖》裏,針對“臥冰求鯉”、“ 老萊娛親”、“ 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

18、範愛農是怎樣一個人?

答: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歡,最後窮困潦倒,溺水而死。

19、對長媽媽的“特別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時消失?

答:因爲她經常給我講長毛的故事,某種情況表明她似乎有“偉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別的敬意”。在知道是長媽媽謀害了自己的隱鼠之後,這種敬意就完全消失了。

20、《朝花夕拾》中,魯迅借衆鬼嘲弄人生,用陰間諷刺陽世,對“正人君子們”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嘲弄和鞭撻的文章是《無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