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從武器管控到新衝突疆域:國際人道法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研討會在京開幕。 吳金淮 攝

【環球網軍事12月5日報道 特約記者 楊鐵虎】4日至5日,由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共同舉辦的“從武器管控到新衝突疆域:國際人道法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裴道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日內瓦總部法律部主任、總法律顧問克努特·杜爾曼,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會長、退役少將錢利華,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參贊馬升琨出席會議併發言。

12月5日上午,與會代表在“從武器管控到新衝突疆域:國際人道法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研討會上交流。 吳金淮 攝

來自外交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所等部門單位相關企業,以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等機構的60餘位官員、專家和學者與會。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等部分外國使館代表也作爲觀察員出席會議。

會議由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楊翊主持。

會議圍繞“當代武裝衝突:國際軍控和武器條約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現代武裝衝突產生的人道主義後果”“規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際法律框架”“從網絡空間到外層空間:法律和政策的考量”等議題,從政策、法律和國際人道主義角度,探討了常規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新興科技等對當前地區熱點、國際條約及軍控問題的挑戰,分析了地區性武裝衝突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影響。

12月5日下午,部分參會代表參觀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 劉曉明 攝

與會各方認爲,當前國際軍控安全形勢深刻演變,國際社會應提高各界對影響未來人類生存發展安全威脅的認知,嚴格履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國際條約,推動在武裝衝突中切實執行國際人道主義法,密切跟蹤新型武器技術的發展及其與戰略安全的深層次聯繫,進一步加強網絡空間和外層空間的監管。

會議結束後,部分參會代表還參觀了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完)

12月5日下午,部分參會代表在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合影留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