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停,綠燈行,先左看,再右看。”

有了手機以後,我們很少能像小時候那樣專心致志地過馬路了。手機那麼好玩,我們走在路上低頭看手機,甚至會忽視來往的車輛。這當然可能引發交通事故,那麼,如果手機能在危險發生前報警呢?

過馬路看手機。

一組計算機學家誕生了這樣的腦洞:他們讓手機給正在玩手機的行人發警報,看看他們能否更安全地過馬路。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6月的《人爲因素》期刊上。

提醒你車來了管用嗎?不管用

由於不能真把路人放在車輪滾滾的馬路上,研究者們創造了VR過馬路環境。在愛荷華大學漢克虛擬環境實驗室裏,參與者們穿戴VR設備,他們需要在手機打字的同時穿行過3D街區。如果在過馬路時即將遭遇危險,那麼手機將發出一聲響亮的警報。

愛荷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約瑟夫·科爾尼(Joseph Kearney)是研究作者之一,他深知過馬路的危險。行人站在路邊,汽車呼嘯而過,僅僅一個差錯便可能發生事故。有些實驗結果在他的意料之中,比如行人聽到報警後,最終用更安全的方式過馬路。但他沒想到的是,一旦行人已經開始過馬路,他們收到警告還是會繼續走……

“想不到,當他們做出明顯要過馬路的動作,這些人幾乎就不會停下來並回到路邊,即使他們收到了警告,”科爾尼說。“我們還發現,當他們有了報警系統,走路就更不看路了。我們把這個問題叫‘認知外包’——讓手機替你做決定。”

在300次的過馬路測試中,超過三分之一以“車禍”告終。面對高速駛來的車輛勇往直前似乎違反直覺,但研究結果就是這樣。科爾尼說這比其他用模擬器做的研究事故率高得多。換做現實世界,會有大量行人被車碾成餅。科爾尼表示,即使這些參與者知道自己不是真的處於險境,被撞仍然是一個刺激,很多人會試圖跳開以躲避不存在的汽車。

在過馬路上一意孤行的本能,可能與稱爲“反應抑制”的機制相關。簡單來說,一旦開始某個動作便很難停下。科爾尼說,即使停止危險的通行方式能撿回條命,但幾乎沒有人本能地這樣做。

還是要看手機,技術能救你嗎?

如果你必須在走路時看手機,那麼還可以安慰自己,總體上看行人死亡是小概率事件。不過,這類事故正變得更加常見,而且是很容易預防的。

以美國爲例,根據美國公路交通安全局的數據,2016年有接近7000起行人死亡,比2015年增加了11%。這是40年來最大的一次增長,行人死亡已經佔年度交通致死數的15%。當然,這些不全是手機的錯。惡劣天氣、危險駕駛、行人增加等衆多原因都造成了事故增長。到底每年有多少人死於走路分心,還沒有準確數字。但走路分心這件事已經在被嚴肅看待。

走路玩手機可能被罰。2017年,火魯奴奴成爲了美國第一個禁止分心走路的城市。如果你被逮到過馬路看手機,可能被處以高達99美元的罰款。加州的蒙特克萊爾迅速效仿,甚至對在人行橫道上戴耳機的人罰款。而在中國重慶的一個遊樂園,甚至有30多米長的人行道把玩手機的人撞和走路的人分成兩列。

重慶的一條道路,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行人被分成兩列。

在技術上,已經有無線設備能察覺車與車之間的危險,從而幫助駕駛員躲避事故。科爾尼研究的是車-行人之間的技術,他表示,他們一直測試的手機技術已經能夠應用,問題只在於手機制造商們是否認爲這值得加裝。

美國國家公路局估計,新系統有希望減少近一半的行人車禍。在美國,交通死亡人數中,行人和騎車者的比例在上升。美國聯邦公路局的尼爾·加夫尼(Neil Gaffney)認爲,車-行人技術很年輕,也很有應用前途。行人探測系統可以裝在車上、基建上,甚至可以帶在路人身上發出警報。車配型可以對盲區和即將發生的碰撞報警,而手持設備用來提醒路人。這種技術“最終會成爲改善安全的可行辦法。”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老套但管用的建議:過馬路前放下手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