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非參加4次高考,都能大獲全勝,只能說明他是一個應試能力極其強大的高考狂人,課本知識掌握得全面且牢固,而且能夠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思維反應敏捷,學習方法優異,否則不可能以高分和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北大的。2007年,張非經過3個月的復讀,以高考677分成績,再次考入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

作爲每一位有志的青年學生,能夠考入清華、北大、復旦這樣的名牌大學讀書,相信是絕大部分考生的美好夢想。而在四川出現過的一位傳奇人物張非,則參加4次高考,2次被清華大學錄取,1次被北京大學錄取,1次被複旦大學錄取,曾被媒體稱爲“高考釘子戶”和“考霸”。可是,張非雖然4次高考都大獲全勝,但是整個發展過程卻使人十分意外,更令人深思。
張非,出身寒門,14歲就成爲了一名職高學生,因爲在校表現不太好,只讀了兩年就被勒令退學了。隨後,他便開啓了他的反覆復讀之路。2002年,張非考入復旦大學,因不滿意沒上而選擇了復讀。次年高考,以606的高分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錄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進入北大後,因終日沉迷遊戲,竟然導致大一考試時就有7門功課掛科,被迫離開北大。張非再次選擇復讀,2005年高考,以703分被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錄取。然而,他依舊沒有好好珍惜機會,因學分未修滿又被勸退了。2007年,張非經過3個月的復讀,以高考677分成績,再次考入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但在大三期間,張非因再次迷戀網絡,成績一落千丈。2011年,張非大學畢業後,因爲不想工作而參加考研。然而這一次,他沒能成功,據說,到了2016年,他仍然在考中山大學哲學系研究生。
應當承認,張非超乎尋常的智商和應試能力,確實讓人羨慕和歎爲觀止。但是,如此名牌大學的條件和環境,卻沒能給他的人生考卷再添彩加分,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知珍惜,從而丟失了保貴的青春年華,不免讓人感到萬分唏噓。張非參加4次高考,都能大獲全勝,只能說明他是一個應試能力極其強大的高考狂人,課本知識掌握得全面且牢固,而且能夠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思維反應敏捷,學習方法優異,否則不可能以高分和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北大的。然而,作爲一名學生僅僅充當一部考試機器是遠遠不夠的,付出了那麼多辛勤的勞動,好不容易考上大家夢寐以求的頂尖大學,卻不知道珍惜,不好好學習,因貪玩而荒廢學業,導致多次退學,讓人不僅非常惋惜,而且十分費解,甚至是有點懷疑他的人生與生活態度。
衆所周知,學以致用才能創造人生價值。學習考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手段,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人生社會生活當中去,纔是正道正解。像張非這樣有應考天賦的人確實不是太多,然而光學不用,是不能讓才華更優秀地綻放出來的。況且,如此沒有自控力,白白讓大好時光和前途從自己的手裏溜走,那做出那麼大的努力,反覆參加高考,還有何意義呢?爲此,我們大家在對於考霸張非的經歷感到意外的同時,是不是應該也有所深思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