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肆虐之下,好萊塢變了一番模樣。

但也有人分外頭鐵,比如他的好基友本·阿弗萊克,三天兩頭被狗仔拍到不戴口罩出門遛狗。

很多粉絲看了,都忍不住在網上對大本隔空喊話。

說起來,本·阿弗萊克稱得上是集編劇、導演、製片技能於一身的全能電影人。

從他參與編劇並執導的《失蹤寶貝》和《城中大盜》兩部電影就能看出,大本對於敘事節奏的掌控能力十分突出。

之後,這種導演潛力在《逃離德黑蘭》裏得到全面釋放,他也憑藉此片一舉包攬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導演。

然而近幾年,大本的口碑慢慢跌入了谷底,先是被網友吐槽表演“面癱”,好不容易演了回蝙蝠俠,結果票房和口碑雙失利。

在辭演蝙蝠俠之後,我們很少再見到他主演的電影了。當年的小鮮肉,也開始往油膩大叔的方向肆意生長……

實際上,在《逃離德黑蘭》之後,大本逐漸染上了酒癮,之後又傳出出軌緋聞。經過幾次不成功的戒酒治療,他與妻子選擇了離婚。

這場婚變使他的情緒日漸消沉,又重新陷入了酗酒的死循環。

一直到去年,戒酒成功的大本才一口氣接下不少電影項目,其中一部便是咱們今天要聊的

《迴歸之路》。

在這部電影裏,大本“本色出演”了一個酗酒成性、婚姻破裂的男主角傑克。

影片開場就用幾個鏡頭,詮釋了傑克的酗酒日常——上班喝、下班喝、開車喝,就連洗澡時啤酒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他平常打工的收入,基本都貢獻給了酒館和便利店,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補充儲備:一冰箱的啤酒,他一個晚上就能解決掉。

感恩節這天,傑克接到了高中母校的電話,想請他出任籃球隊教練——在20多年前,傑克是個出色的籃球運動員,曾帶領校隊拿下過州冠軍。

幾番猶豫之後,傑克接下了這個活。

表面上看,這是傑克的一次人生轉機,但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

由於學校裏嚴禁飲酒,傑克在比賽前爲了緩解緊張情緒,只能狂喫薄荷糖強打精神,短暫的戒斷反而讓他的酒癮迅速反彈,晚上去酒館喝得更多。

另一方面,他帶的球隊早就沒了當年校隊的鬥志,隊員們懶散懈怠,個個都是問題人物。

個子最高的馬克爾斯,不會利用身高優勢防守,只會跟隊友互懟;

擅長三分的肯尼,雖然能力不錯,但他的心思在泡妞上,每打一場比賽都要換個女票;

控球后衛布蘭登的綜合能力最強,但他總是惜字如金,比賽時無法把自己的戰術傳達給隊友……

不用想也知道,傑克帶隊後的幾場比賽,每次都被對手虐得體無完膚。他對此並不在意,繼續在完成訓練後,去酒館喝得酩酊大醉。

直到有一次跟排名第一的球隊比賽時,他的鬥志才被激發出來。

賽前,主場球隊教練前來打招呼,認出了曾爲年度球員的傑克,簡單幾句寒暄就透出對傑克和球隊的鄙視。

傑克本打算忽略這些挑釁,但沒想到自己的隊員比賽時又頻頻失誤,讓對方更加洋洋自得,急得他在暫停時朝隊員們飆了一連串髒話。

雖然這場比賽最終還是毫無懸念地慘敗了,但卻激起了傑克對於籃球的熱情,喧鬧的賽場、兇狠的對抗,都是他年輕時的美好記憶。

這天晚上,他沒再去酒館喝酒,而是徹夜想出了一系列訓練計劃。

爲了讓隊員們打起精神,傑克採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對於經常遲到、滿口髒話的馬爾克斯,傑克選擇直接換人,好讓他學會尊重;

對於只顧泡妞無心比賽的肯尼,傑克直接叫來了他的三個女票,讓女孩們決定用何種訓練方式來懲罰肯尼的花心;

對於能力出衆卻惜字如金的布蘭登,傑克讓他擔任隊長,逼着他必須在賽場上大聲指導隊友、組織進攻。

慢慢的,球隊在傑克的帶領下取得了一些小成績,從原來的慘敗變成了險勝,再發展成遙遙領先,賽績越來越好。

傑克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回了籃球帶給自己的滿足感,不知不覺離開了對酒精的依賴,他不再抱着啤酒罐,而是時刻把球隊掛在心上。

沒過多久,傑克他們在球場上再次遇到了排名第一的球隊,之前的訓練成果全都顯露出來,拿下了這場期待已久的勝利。

故事講到這裏,其實都還在運動題材的套路里,用一場關鍵比賽的勝利,來完成人物的轉變。

但在這部《迴歸之路》中,運動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在球場之外,影片揭曉了傑克染上酗酒的原因。

幾年前,傑克的兒子不幸因病去世,他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無法自拔,纔開始用酒精麻痹自己。

在旁人眼中,傑克的生活徹底陷入停擺,他變得不再關心家人和妻子,也不願提起去世的兒子。每當被人戳到內心痛處,他就任由酒精控制自己。

表面上看,教練的工作讓他重新回到了人生正軌,但實際上,傑克酗酒的根源並沒有解決,它依舊像一個定時炸彈,威脅着他的生活。

有天,傑克得知兒子生前的一個小病友病情突然惡化,於是和前妻一塊去醫院看望,看到對方父母絕望哭訴的神情,傑克頓時想起自己當年的心碎時刻,當場情緒失控,又一次投靠了酒精。

這次喝醉,也引發了一系列的麻煩。

傑克第二天帶着宿醉去球場,被助教和隊員發現一身酒氣,直接丟了教練的工作;

晚上他又繼續喝得酩酊大醉,結果搖搖晃晃地誤闖民宅,被房主打昏在地……

直到在醫院醒來,傑克才意識到自己的墮落和麻痹,不僅搞得自己滿身傷痕,也傷害了身邊的所有人。

之後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傑克主動找到妻子,爲自己這幾年的所作所爲表示歉意——“我辜負了我們的兒子,因爲我沒照顧好他的媽媽。希望有天你能看到,我變成了你曾經所期望的樣子……”

據導演加文·歐康諾說,這場戲拍攝時,本·阿弗萊克在現場情緒崩潰,搞得整個劇組當場呆住,大家也不好意思打斷他,只能眼睜睜看着鏡頭記錄下他崩潰的瞬間。

由於這些片段的情緒太過私人化,導演最終沒有把它剪進正片。

雖然大家都不知道當時大本崩潰的真正原因,但從這場戲就能看出,他在這部電影裏確實融入了自己的經歷。片中那個對着前妻道歉的傑克,彷彿也說出了大本心中的懺悔與告白。

影片結尾,傑克沒有再回到球隊執教,但他已經給隊員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原先那個懶散的球隊沒了蹤影,只剩下一羣享受籃球、鬥志昂揚的少年。

通常來說,這樣開放式的結尾放在運動題材的電影裏,會顯得不夠“刺激”,但換個角度看,這樣的結尾也是演員本·阿弗萊克藉助電影的一次自我表達。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屬於自己的輝煌,也可能會遭遇失敗,甚至被負面情緒拉扯着跌入谷底。

但無論跌倒多少次,犯了多少錯,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新爬起來,直面自己的過錯,重新步入正軌。迴歸之路很難,重要的是勇敢找回屬於自己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