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一生多妻多子,他存活下來的兒子共有24個,他最喜歡的兒子就是十四阿哥胤禎。十四阿哥胤禎是康熙皇帝的寵妃德妃烏雅氏所生,他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7月3日,他還有一個很出名的同母哥哥,就是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但是這一對同胞兄弟並不親近。雍正皇帝登基後,令十四阿哥改名爲允禵。

十四阿哥從小就聰明絕頂,才能出衆,個性爽直,重情重義,倍受兄弟們的喜歡。九阿哥胤禟誇他:“十四弟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一般人都喜歡吹捧自己,而九阿哥卻自認自己不如十四阿哥,可見他真是實心人。德妃生過六個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十四阿哥,而康熙皇帝也很喜歡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從少年時代開始,就經常被康熙皇帝帶着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得到一些不同其它皇子的特殊優待。例如,某些皇子蒙康熙皇帝恩准,就享有支取官物的符權,由大內供給其一家的食用物品。這種做法通常是以一年爲限,期滿後由康熙決定是否沿續,康熙皇帝的諸位皇子中享此殊遇者不只一人,但時間最長的則是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胤禎成年結婚之後,按理說應該出宮居住,可是康熙皇帝卻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遠離自己,於是讓十四阿哥胤禎帶着福晉還住在皇宮。當然後來十四阿哥胤禎還是建王府出宮居住了。他十幾歲就有了孩子,正福晉、側福晉都有,哪好意思長期住在皇宮裏?

雖然都是德妃所生,但因十四阿哥和同母兄長四阿哥年紀相差很大(大約差個十歲),所以他們兩個玩不到一起,彼此並不喜歡,而十四阿哥從小就和爲人謙和的八阿哥胤禩關係很好。八阿哥溫和的態度人見人愛,而四阿哥性格孤僻,喜怒不定,脾氣難以捉摸,作爲弟弟,當然會喜歡八阿哥。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當康熙帝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太子二阿哥時,別的阿哥看到康熙帝震怒,都不敢出頭相幫,只有十四阿哥挺身而出,爲八阿哥求情:“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康熙帝正在氣頭上,沒想到上前反對自己意見的人竟是自己的愛子十四阿哥,他十分憤怒,氣得拿出佩刀欲殺十四阿哥,仁孝的五阿哥胤祺(宜妃所生)跪下抱着康熙皇帝的腿腳來勸止,諸位阿哥們也跟隨他叩首懇求,康熙帝才饒恕了十四阿哥,可是他還是餘怒未消,打了十四阿哥二十大板,十四阿哥行步艱難,是九阿哥扶着他離開。這一幕,倒真是兄弟情深。但是此事過後,康熙皇帝卻感覺到十四阿哥待兄弟的有情有義,關鍵時刻爲兄弟兩脅插刀,更顯得他品質好,不會加害其它兄弟。

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喇布坦叛亂,康熙皇帝任命十四阿哥爲撫遠大將軍統率重兵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並封十四阿哥爲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

從這一點看,替父御駕親征,用天子親征的規格,十四阿哥應該是康熙皇帝意中的接班人,暗示很明確了。讓他帶兵打仗,建功立業,爲將來的接班做準備。

十四阿哥是這一年十二月起程的,臨行時,康熙皇帝爲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據史料記載:“出征之王、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齊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徵之王、貝勒、貝子、公並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齊集午門外。大將軍胤禵跪受敕印,謝恩行禮畢,隨敕印出午門,乘騎出天安門,由德勝門前往。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並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處。大將軍王胤禵望闕叩首行禮,肅隊而行。”

這一幕,多麼地風光,十四阿哥是不是認爲皇位離他只有一步之遙了?

康熙皇帝的確愛十四阿哥,怕他太年輕,又是第一次帶兵打仗,蒙古王公仗着老資歷欺生,拿架子給十四阿哥添堵,於是在他出徵之時,康熙皇帝降旨青海蒙古王公:“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

皇帝都這樣說,哪有人敢不服?都對十四阿哥俯首帖耳。此時的十四阿哥,此時春風得意,真得是翩翩美少年,前途似錦,美好的未來在等着他,就算現在打仗很艱苦,但是艱苦後面有九五至尊等着他。

估計十四阿哥在打仗時還做着美夢,還沒有當皇帝,就在出徵時過了把皇帝癮,在那麼隆重的典禮當了回主角。這時的十四阿哥,纔不過三十歲,按我們現在算,不過是碩士畢業沒幾年,剛剛結婚生子,還是個青年人。

可是這時十四阿哥胤禎的孩子都要結婚了,清朝的皇子早婚,十四阿哥十五歲就當了父親,長子還是側福晉生的,他娶正福晉和側福晉時應該是十三四歲。

十四阿哥西征之後,康熙帝不僅賞賜給他10萬兩銀子, 還將他的幾個兒子時常帶在身邊撫養,還給了很多賞賜,後來幫他的兒子們辦了婚事,他的幾個兒子結婚和幾個親王哥哥長子一個規格。

(纔不過三十歲,十四阿哥就有了兒媳婦了,快當爺爺了,可是現在,很多人三十歲纔剛有自己的媳婦,兒媳婦和孫子都在遙遠的未來。)

十四阿哥在外打仗足有三年,艱苦作戰,戰功累累,他爲人不卑不亢,謙和禮讓,他謙遜的言談舉止與不凡氣度贏得了臣下的好感。

藏語文獻《戶口冊與歷史》記錄“皇太子(這裏指十四阿哥)親自斟酒,表彰慰問,平易近人。”在這篇歷史記載裏,十四阿哥被當成皇太子,可見當時的人都在認爲十四阿哥就是皇位繼承人。

十四阿哥曾經回返京師和康熙皇帝密談過,談了什麼,沒人知道,只有他和康熙皇帝兩人知道,談完後他又回去打仗了。

西征期間討論相關入藏事宜時,議政大臣商議十四阿哥應該留在相對安全的大後方,估計是害怕十四阿哥有任何閃失,承擔不起。十四阿哥力排議政大臣所議,堅決的向康熙提出,要麼派遣他親自進藏,要麼前往木魯烏蘇親自保證後援,康熙皇帝對此很讚賞。

可是這真是個錯誤,此時的十四阿哥應該返回京師,坐鎮後方。其實功勞也立過了,目的也達到了,就該回來。當然這是從後向前看得出的結論,誰也沒想到,康熙皇帝會在康熙61年冬天駕崩。

康熙皇帝不過是偶感風寒,結果七天後就駕崩了。人算不如天算,這時的十四阿哥遠在千里這外,等他趕回來,雍正皇帝已經繼位了。

十四阿哥真是命背,就在他要班師回朝時,康熙皇帝就駕崩了。

野史上說,康熙皇帝祕密急召十四阿哥胤禎加快回京,卻被四阿哥胤禛成功阻截。康熙帝的最後歲月在四阿哥胤禛的隔離與控制之中。

康熙駕崩後第二天,雍正皇帝曾密令延信在路上攔截收繳他與康熙皇帝往來的所有奏摺密信,嚴防他帶任何奏摺信件到京城。這是不是要銷燬康熙皇帝有可能傳位於十四阿哥胤禎的證據?

十四阿哥進京後,十分悲憤,提出要看先帝遺囑,對九門提督隆科多言詞訓斥。在景山壽皇殿拜謁乃父靈柩時,十四阿哥見到雍正皇帝,不肯下跪,侍衛拉錫見此僵局,連忙拉他向前。他卻大發雷霆,怒罵拉錫,併到雍正面前,斥責拉錫無禮,後來八阿哥胤禩走出,對十四阿哥說:“你應該應下跪。“十四阿哥才寂然無聲而跪。後來這件事情又成了十四阿哥的一大罪狀,說他不聽皇帝的話,只聽八阿哥的話。

雍正元年四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把十四阿哥軟禁於景陵附近煌湯泉讀書,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他的行動。

已爲太后的德妃看到心愛的小兒子被大兒子欺負,很是難過,不久後就病逝了。雍正皇帝以“皇妣皇太后之心”爲名,晉封十四阿哥爲郡王,但未賜封號和給予俸銀,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四阿哥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皇帝革去十四阿哥的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而八阿哥和九阿哥就在這一年被囚禁“病逝”了。

好在雍正皇帝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下,沒有要十四阿哥這條命。

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叔叔十四阿哥。乾隆皇帝待叔叔們真不錯,他不但給八阿哥、九阿哥平反,對十四阿哥也待遇極優。

乾隆二年,十四阿哥被封爲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十四阿哥被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十四阿哥被晉爲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

乾隆二十年,十四阿哥病逝了,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十四阿哥的皇位,終究是水中月、鏡裏花,可望而不可即,本來滿懷希望,到後來不過是一場空,白白地努力,沒有結果。

令人疑惑的是,就在西征戰事在談判議和進程中,十四阿哥即將班師回朝之際,康熙皇帝突然病逝,這也太離奇了,真是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到底康熙皇帝選定的接班人是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史學界到現在還沒有統一意見。

由於現存的康熙遺詔並非是康熙皇帝真跡,而是康熙崩駕後由雍正皇帝和隆科多擬出,再由翰林院修改而成,所以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清史專家孟森先生認爲雍正皇帝繼位是因爲“內得力於隆科多,外得力於年羹堯”所造成的。

不管怎麼說,十四阿哥的皇帝夢破滅了,他最終是個失敗者,很讓人同情。他本是父皇母妃疼愛的小兒子,在父母病逝後,一直過很艱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