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長沙12月5日電“除非我走不動了,只要我還走得動,我就會來這繼續下去……”被問起學雷鋒要做到什麼時候爲止,今年73歲高齡的長沙火車站退休職工劉鏡輝老人12月4日這樣回覆記者。

12月4日下午5時許,記者剛走進長沙火車站的候車大廳,就見到了傳說中的劉鏡輝老人和他的“愛心攤位”,他正在幫一位乘客修理拉鍊。經瞭解,這樣的燃眉之急有很多,一般是趕車的旅客遇到諸如拉桿箱輪子遇到故障、皮包拉鍊壞掉、衣服釦子遺失等急需解決的問題。

劉老早年被長沙機務段送去讀中學,後面在株洲鐵路職院讀書,畢業後做過火車水泵故障搶修的工作,1977年調入長沙火車站工作到退休。

年輕時“爲革命鑽研技術”

“爲革命鑽研技術”,這是1975年7月23日的《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標題,文章專門提到當年在株洲機務段工作時的劉鏡輝虛心學習,逐步掌握熟練的火車維修技術故事。

最終理想:爲長沙火車站做一百萬件好事

1977年,劉鏡輝被調到長沙火車站工作,是火車站行包房的一名技術精湛的機械維修工。

1983年,長沙火車站成立了一個學雷鋒小組,劉鏡輝是小組成員之一,後來其他成員陸續退出,這個小組就剩下他一人。至今,這張紅色的學雷鋒承諾書依然鮮豔奪目:爲車站設備設施提供義務搶修服務;爲遇有特殊困難旅客如錢包被扒或遺失者,無償提供贊助服務……上面還留有他的手機號碼。

售票廳旁已經泛黃發舊的“學雷鋒小組免費服務承諾”海報

他說:我調到長沙車站的第一天起,就有一個思想概念,一定要爲長沙車站做一百萬件好事,爲長沙車站創建全國第一文明單位,這是我最終的思想,最終的目的。

40多年來,長沙火車站像是他摯愛的家一樣,總是爲着車站爲着旅客着想,退休後仍然風雨無阻地每天下午來到候車室大廳,拉出他的兩輛工具推車,開始他的“工作”。

40年前,老劉自己焊接的重量達300斤的工具推車還在繼續工作。

2017年,火車站領導給老劉配了一輛大推車。

做好事不登記

當記者問老劉這40年來一共幫助了多少乘客時,他坦誠地說他沒有一筆一筆地記,只能估計,像春運和暑假的時候每天都忙得騰不開手,平常每天下午3個小時也能幫十幾個需要幫助的人。

正當記者在採訪劉鏡輝老人的時候,來了一位準備乘車回衡陽的尹大哥,他的皮包拉鍊出現問題,老劉很快地幫他修好了拉鍊,爲了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知道他,老劉還送他一個禮物——老劉的名片。

老劉幫尹大哥在修拉鍊。

劉鏡輝展示不同年代印刷的名片。

自己承擔費用

在記者問到用於維修的工具和零件經費怎麼來,老劉表示經費都是自己來承擔,一些舊的可以廢物利用的輪子、釦子是收集上來的。在碰到困難的沒錢購票坐車的旅客,他還會親自去窗口幫別人買票。

被人丟棄的推車經老劉修好後隨時留給需要的旅客。

正在這時,圍觀的旅客朋友當中一個年輕的小夥兒看到老劉推車上的第一條,拿出一張五十元錢準備遞給老劉,被他擋了回去。老劉說,這麼多年,他基本上都不收別人獻的愛心,有一次,有個旅客受感動想支持他給了他五百塊,他拿着錢奔到候車室給送回去了。

幹到自己走不動爲止

立志要做一百萬件好事的劉鏡輝老人如今已經73歲高齡了,他準備這樣堅持做到什麼時候呢?面對記者提出的疑問,他用一口長沙話語氣堅決地說:“除非我走不動了,只要我還走得動,我就會來這繼續下去……”

陸陸續續過來圍觀的旅客對劉鏡輝老人真摯不圖回報的善行感動了,紛紛讚揚他所做的一切。是的,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他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深處的光輝!

(編輯:嚴玉潔 黃河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