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登錄 樂至:蹄疾步穩 譜寫發展新篇

四川乾源棉紡織有限公司工人生產車間。記者 秦建華 攝

□ 劉孝軍 俸建康 蔣海軍

今年以來,樂至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強基礎、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努力促進全縣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 築牢持續發展基石

截至目前,樂至今年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21億元,全面落實境內20條主要河流三級河長制,制定落實9個風險防範工作方案……

今年以來,樂至圍繞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防範化解金融領域風險持續發力,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築牢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堅固基石。

該縣聚焦21個貧困村摘帽、1.05萬名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任務,精準施策,創新精準脫貧“120”、“幸福喜洋洋”等模式,統籌推進產業扶貧、住房建設、基礎設施等工作。

縱深推進“藍天、碧水、淨土”環境保衛戰。從嚴從實抓好環保問題整改,深入實施大規模綠化全縣行動,建立完善“1+2+7”河長制工作體系,25個鄉鎮實現污水處理廠建設全覆蓋,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同時,該縣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風險監控,落實9個風險防範工作方案,嚴控政府債務,堅決做到“不以高負債換髮展 、不以透支未來換政績、不以犧牲環境換項目”。

紮實開展創新創造

驅動經濟駛入“快車道”

今年,四川乾源棉紡織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新建智能數字化特寬幅高檔家紡面料生產線項目,預計項目全部完成後公司年產值將突破兩億元大關。

乾源公司的變革,正是樂至推動經濟高質量加快發展的縮影。今年以來,樂至以“創新創造”爲驅動,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該縣創新項目投資促進“1+5”工作機制,“1+2”主導產業不斷壯大,農業“6園5帶5基地”加快建設,“兩核四片”旅遊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加大技術創新支持力度,推動智能製造;實施企業梯次培育,做大做強領軍型企業,做精做專成長型企業,培育提升小微企業;深入實施“質量興企,品牌強企”戰略,全力提升“樂至造”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同時,該縣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和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激活發展“新引擎”

全面實行投資建設項目“一窗進出、並聯審批、全程代辦”,審批辦理提速50%以上;與雙流人才交流互訪200餘人次;簽約成渝產業轉移鞋企200餘戶……

今年以來,樂至堅持“對內靠改革、對外靠開放”,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創新改革,推進全域開放合作,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該縣圍繞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以“放管服”爲重點,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審批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激活農村“人、地、錢”爲重點,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用好用活各類資金;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發展實體經濟爲重點,健全財政金融互動機制,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破解資金瓶頸問題。

同時,該縣加強與成渝兩地、東南沿海、京津冀等地區交流合作,主動承接優勢產業轉移;務實推進“成資一體化”,聚力在產業發展、新村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深化院縣合作,爭取項目、資金、人才資源向樂至聚集。

着力推動城鄉協同

提升羣衆“幸福指數”

建成新村聚居點800餘個、幸福美麗新村200餘個、“四好村”300餘個,被評爲中國宜居鄉村典範縣;建成首批16個公園(廣場),市民出門500米均有1個綠地……

今年以來,樂至堅持以人爲本,以基礎條件改善爲突破,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讓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交相輝映。

該縣圍繞“大中小微”通道建設,努力構建“兩鐵五高八快”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全面完成城區及縣鄉道路提質改造;加快推進以“四山四湖”爲核心的第二輪城市綠地建設;加快實施“百鎮建設行動”和特色小鎮培育;以建設“成渝經濟區優質農產品生產配送基地、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基地”爲引領,大力實施鄉村振興“543”工程,努力在“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條件改善、激活要素保障、生態美麗新村、強化基層治理”五個方面取得突破。

同時,該縣大力推進城鄉醫療、教育、就業、養老、住房等民生改善,每年將公共財政的70%以上用於民生支出,羣衆“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