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楊志清 何進強)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切實履行相關部門職責,有效保障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近年來, 銅仁市農業委員會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通過健全農產品監管監控制度、建立農產品風險評估體系以及大力建立縣級綜合性的追溯監管平臺等措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多級監管 質量爲先

全面強化質量監管。着力加強質量安全監管監控,加快構建“統一協調、職責明確、分工協作、多級聯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從農業投入品源頭到進入市場前的各個環節認真落實各部門責任。

通過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的方式,達到市、縣、鄉三級監管監測體系聯動的目的;加大基礎設施與檢測設備的投入、建立健全長效監管監控機制逐步完善,初步實現基地自律檢驗與產地準出相結合的自檢體系。

未雨綢繆 預防爲主

建立“三品”質量安全監控、預警、糾偏及評估控制體系。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對“三品”技術規範、國內外市場動態、生產經營者誠信狀況、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溯狀況等相關信息,進行彙總、整理,定期進行風險分析,根據風險程度確定預警等級和範圍,並通過警示通報等形式傳遞預警信息,進行風險防範。

制定出臺了《銅仁市梵淨山茶品牌綜合標準體系》 、 《石阡苔茶綜合標準體系》等一系列標準體系20餘項,使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產後追溯 問責爲輔

大力建立縣級綜合性的追溯監管平臺,完善投入品監管體系,全面實施準出管理。將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質量管控等全過程納入平臺,實行動態監管。對不實時上傳相關數據的實行嚴格的懲處。

按照“預防爲主、源頭治理、全程監管”的原則,建立農業投入品產、供、銷,用全程鏈式管理和有效控制機制;同時,按照工業產品質量管理模式,落實生產者是“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全面推行產地準出管理。截止目前,全市已有45家企業入駐省級平臺管理。

江口縣、印江縣建立了綜合平臺,已將67個農貿經營企業、43個農產品生產企業納入管理平臺。思南、石阡正在實施,其他各縣也在積極籌備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