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来看看,乾隆有多信任弘昼。其实我认为,乾隆赐死弘昼不太可能。

雍正是个勤勉的皇帝,他的皇子并不多,只有三个是皇位有力的竞争者,他们分别是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弘时因为行为乖张,且屡次想要谋害弘历,从而被雍正贬为庶人。而弘昼则整天“疯疯癫癫”,表现出一副荒唐的样子。所以弘历毫无争议,成为最合适的继承人。

其实自弘时被处罚以后,弘历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五弟弘昼。尽管弘历在康熙、雍正两代皇帝心中,早已是铁定的继承人,但弘昼如果奋力一争,也不是没有希望。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弘昼生母为纯懿皇贵妃耿氏,于康熙四十二年,入雍正潜邸为格格。康熙五十年,耿氏为雍正生下第五子弘昼。雍正即位以后,册封耿氏为裕嫔,雍正八年晋升为裕妃。

耿氏从不干政,可每当雍正闲暇时,她都会陪雍正适当喝些酒,以此放松一下。在耿氏的教育下,弘昼更是成为一个聪明伶俐,反应灵敏的皇子。因此母子二人,深受雍正喜爱。于是在雍正十一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


在雍正时期,弘昼一直表现正常,或者可以说是优秀。但自从乾隆登基后,他便开始荒唐起来,做出很多出格的事。

乾隆即位后,对这个弟弟十分亲厚,甚至将雍正当年旧邸的财物,全部赏赐给了弘昼。弘昼仗着皇兄的庇护,在朝中肆无忌惮。有一天在上朝的时候,弘昼与军机大臣讷亲吵了起来。这一吵不要紧,弘昼竟然还出手打了讷亲。

雍正去世前,为乾隆任命了辅政大臣,其中包括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人都是雍正的亲信,在朝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乾隆即位后,不愿过多信任父亲的心腹,便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讷亲就是其中一位。

且不说,讷亲是乾隆特意提拔的亲信,就算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大臣,弘昼也不该当众殴打他。这一下,不仅与讷亲结下梁子,也让满朝文武,都认为弘昼是个狂妄之徒。更重要的是,这让乾隆很没面子。

不过他到底是乾隆的弟弟,群臣见到他打讷亲,也不敢出言阻止。再说乾隆当时也在场,见到此情形时,是一句话也没说,群臣就更不敢出声了。于是弘昼变得更加目中无人。


有一次乾隆在乾清宫,打算考察一下八旗子弟的文学,所以在正大光明殿监试,弘昼也在场。到了该吃午膳的时候,弘昼请乾隆退朝用膳,自己帮他监考,可乾隆没有同意。弘昼认为乾隆不信任他,顺口说道:“疑吾买嘱士子耶?”

回去之后,弘昼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了,第二天一早,便主动去向乾隆请罪,乾隆依旧没有计较。弘昼这下彻底没了顾忌,越来越变本加厉,乾隆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弘昼更加优待。

最荒唐的是,弘昼让人为自己举办丧礼,他自己坐在庭院中间,府中家属跪在面前痛哭。他还让人制作了各种冥器,摆放在自己的榻前,就跟真的举办丧礼一样。弘昼见到这一切,忍不住坐在棺木上捧腹大笑。

当乾隆得知后,召来弘昼问明此事,弘昼回答时仍然忍不住大笑。乾隆问他为何如此荒唐,竟然自己咒自己,弘昼只说:“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


那么弘昼为何要这样做呢?

当然是为了保命。他与乾隆年纪相当,从小就深得雍正喜爱,按理来说,他是很有希望竞争皇位的。可是他知道,第一乾隆比自己要优秀;第二康熙、雍正都更看中乾隆继位;第三弘时的下场是前车之鉴。

所以他不能表现得太聪明,只好采取这种保命的手段。再说,皇帝政务繁忙,也不一定做起来很开心,反而当个“荒唐”王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过,弘昼荒诞不经,虽然能够保命,同时也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所做的这些事,未免也太过出格了。殴打朝廷重臣,不给皇帝面子,当众质疑皇帝不信任自己,甚至公开为自己举办丧礼,任何一条都足以治罪。


大臣们敢怒不敢言,这还可以理解,可是弘昼如此荒唐,为何还能得到乾隆信任呢?首先来看看,乾隆有多信任弘昼。

乾隆刚即位,就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之后还允许他议政,因此他才会在朝堂上,当众与讷亲争吵起来,甚至殴打对方。乾隆四年,弘昼被授为正白旗满洲都统,同年又开始管理武英殿事务。

乾隆五年,弘昼又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十一年,任玉牒馆总裁。十五年,管理奉宸苑事务。十八年,升为议政大臣。二十八年,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可见,乾隆一直十分信任他,为何如此呢?我认为有三点。


一、乾隆念情

乾隆是很念旧情的人,他即位以后,对潜邸的妃子、奴才都很好。弘昼虽不是他同母弟弟,但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尤其深厚。乾隆曾经说过:“与吾自孩提以至于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余既以同气之亲,相亲相勗于平日,晨夕之与俱,笔砚之与共,尔我形骸之悉化。”

不仅对弘昼,对于弘昼生母耿氏,乾隆也十分尊敬。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尊耿氏为皇考裕贵妃。乾隆四十三年,又尊其为皇考裕皇贵太妃。耿氏去世后,乾隆将其葬在泰陵妃园寝,位列诸妃之上。

所以说,即使弘昼荒诞不经,乾隆也不会苛待他,毕竟是自己的兄弟。雍正的皇子本来就不多,弘昼又是乾隆唯一成年的兄弟,对他好既是念在兄弟之情,也是帮助父亲照顾弟弟。


二、弘昼不主动干政

乾隆重用弘昼是一回事,弘昼自己愿不愿意做又是另一回事。前面已经提到,乾隆屡次委任弘昼重职,是希望弟弟能够帮助自己,分担一些政事。但弘昼从来不会主动要求,去担任什么职位。

他之所以荒诞不经,就是为了保全自己,所以政事对他来说,最好避而远之。正因为他这样的态度,令乾隆十分满意,所以便更加信任他,也更要委派他重要的职务了。

其实弘昼很聪明,乾隆派给他的任务,他都能很好去完成。每次做完以后,第一时间主动交差,完全就是有事办事,没事瞎玩类型的。这样一来,他完全站在政治中心圈外,对乾隆来说构不成威胁,从而不会令乾隆起疑。


三、成全乾隆

乾隆对弘昼好,是出于兄弟之情,但说他对弘昼,完全没有防备之心,这是不可能的。毕竟皇权至上,如果让他发现弘昼有二心,乾隆是绝不可能容下他的。而弘昼的所作所为,恰恰证明他没有夺位的想法。

弘昼这样做,可谓是一举两得,既保全了自己,也保全的乾隆。他越是荒唐,乾隆对他越放心,他也就活得越长。同时失去他这样一个竞争对手,乾隆的皇位也就坐得更稳了。兄弟俩彼此心照不宣,就这样相互成全。

而群臣对弘昼怨声载道,只因他们看不穿这一层关系,真正眼明心亮的人,早就看出其中端倪了。


历史上有多少亲兄弟,为了争夺皇位,从而斗得鱼死网破。李世民更是弑兄杀弟,才换来了“贞观之治”,这无疑是皇室中人,生来便注定的悲剧。反而像弘昼这样,更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众所周知,乾隆是位极其长寿的皇帝,可是弘昼就没这么好命了。乾隆三十五年,弘昼便去世了,乾隆为其上谥“恭”。不过针对弘昼的死因,有说是病逝,有的却说,是乾隆将其赐死的。

其实我认为,乾隆赐死弘昼不太可能。前面说了,弘昼做出许多出格的事,长期以来,乾隆都没有怪罪,反而倍加重用,不会到了这时候,偏偏要去赐死他。毕竟他心知肚明,弘昼之所以行为荒唐,就是为了保全自己。

再者,据史书记载:“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就是说,当时弘昼生病,乾隆还亲自去探视过,然而弘昼几天后就死了。这只能说明,乾隆去看望他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如果是赐死,一来不会没有理由,二来不会没有记载。


还有就是,当初努尔哈赤立下规矩,嗣君不可杀兄弟,就是害怕爱新觉罗家自相残杀。因此雍正就算再痛恨兄弟,也只是将他们囚禁,并未直接处死。乾隆本身就是个念情的人,他更不可能去杀兄弟了。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乾隆真的想弘昼死,那么当时弘昼已经病入膏肓,他又何必多此一举,还给自己加条“不顾亲情”的罪名呢?另外,弘昼去世后,其儿子继承了爵位。按理来说,弘昼如果是被赐死,一定会先被削除爵位,既然儿子继承了爵位,就说明他是病逝的。

很多人看到弘昼行为荒诞,就武断认为他本性如此,然而他的做法,是很值得人深思的。弘昼凭借自己“荒唐”的外壳,以及乾隆的“念情”,完美保全了自己,也成全了乾隆的帝位。因此之前对他有所误解的人,将来再提到弘昼时,或许该对他换一种看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