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路附近】河南中路(河南路)位置在黃浦區,道路長逾一千二百米。歷史上,其位於原英租界(西界),被稱爲界路。1843年至1850年期間,租界地區雖然是外國人管理,但居民仍以中國人爲主。此後,小刀會等事件,促使大批華人進入租界。

【河南中路附近】截止太平天國事件結束,生活在外國租界的中國人已逾十一萬。《土地章程(1854年)》的簽訂,更是從制度上使華洋共居合法。大批的湧入人口,使租界房地產開發盛行;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英美租界內已有住宅近九千棟。

【河南中路附近】早期的(石庫門)里弄,是歐式聯排木板房屋;後改爲由磚、木、水泥製造。受租界建築的影響,上海老城地區亦出現里弄住宅。抗戰爆發之前,里弄街區已遍佈市內。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統計,上海城區的弄堂已逾三千八百條。

【漢口路附近】開埠初期,漢口路是租界的三馬路。顛地洋行(鴉片洋行)於1845年(清朝道光二十五年)自廣州來滬,地址就在漢口路的東端。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天鋒報》等幾十家報館設於此地;每天清晨,成批的報紙自此地運出。

【廣西北路附近】十九世紀,隨着英國的鴉片貿易、租界的管理等原因,大批的印度人來到上海;他們紛紛在上海開銀行、當巡捕、做生意。租界資料記載,此時的印度人多在錫克路(今廣西北路)聚居;在公共租界設立後,遂移往虹口一帶。

【南京路地區,上海時裝公司、東亞飯店等。】五十年代中期,南京路時裝(國營)商店在原先施公司大樓開業;六十年代中期,改名(上海)服裝商店;八十年代中期,改名(上海)時裝公司。東亞飯店原爲先施公司之東亞旅館,五十年代,改爲東亞飯店。

【南京路地區街景】民國六年(1917年) ,上海首家大型百貨商場先施公司開張。先施公司大樓的舊址是易安居茶樓,爲磚木結構。公司由國人經營管理,首創了商品不二價、售貨開發票、僱傭女店員等模式;還開創了上海商場經營娛樂業之先例。

【山西南路附近】山西路始建於清朝咸豐年間,時稱老閘路。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改稱山西路。山西路沒有中路之說,只有南路、北路。此地區爲清末時期的上海老街,洋務重臣李鴻章、盛宣懷等亦參與開發建造了這裏的(石庫門)弄堂。

【山西南路附近】中外的房地產開發商們更是紛紛至此,開發建造(石庫門)弄堂;其中包括業廣地產、沙遜洋行、哈同洋行等。早期的(石庫門)弄堂,因建築格局安全防盜,很多被錢莊租用。《上海舊影,1994年。攝影:漢斯·克雷默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