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查一下詞典,看看旅行者和旅遊者的區別,後來還是放棄了。原因是編輯詞典的人不一定喜歡旅行,或者很少有旅行的體驗,還不如自己來說明或者更加貼切一些。

01

記得江西人蔣彝在倫敦寫旅行筆記的時候,給自己取了一個英文筆名:the silent traveller,旅行者而保持沉默,總是有話不想說,或者覺得多餘。

你看溫徹斯特小城秋日的山坡和坡底下的河水,就真的只是看就足夠了。話一說出來,會割破了那一份恆常的秋色之美的。

到了奧克蘭的蒲河村,那河流當地人的意思是“流水緩慢”,你就儘管坐在1890年代的碼頭上,聽一側的橡樹葉如何隔三差五地落下來一片,聲音都沒有,就懸浮在水面上。要是你有時間到了我那南方的小山村,綿延不絕的松樹林,在任何季節是都有松濤的。

你能說什麼呢?沉默是最好的支持旅行的音符,找一塊向陽的石頭,是下午或者早晨,夏天白雲翻滾,松濤由遠而近,由近而遠,你就被這種聲音裹挾,有一種臣服的感動。

旅行者和旅遊者的區別並不在於他們是如何的興奮,手舞足蹈,而在於他們是不是有一份沉靜的樣子。在聖家堂大教堂,只要你沉浸在其中,你就會獲得那種沉靜的神聖之感。我們在廟宇和教堂的時候,就會有這種感覺,這會極大地幫助我們和宇宙的神聖事物發生關係。

02

旅行者是緩慢的,不急的,他甚至就呆在一個地方,一個小鎮,一個村子,要是他在那裏呆十天半個月,大家都認識他了,你看見他和地方上的人聊天,你就分辨不出來到底誰是外來的旅行者。

彼特·梅耶在普羅旺斯後來的收穫,改變了他全部的人生,我讀他的《普羅旺斯的一年》的時候,就在那裏想:這樣的經典作品,恐怕不只是拿來讀一讀的。

旅行者的慢會深入到一些細節裏,這些細節會提升他和某一處所建立的關係的品質。這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道理。你倘若能夠記得起一個朋友的各方面生活的細節,你的故事就會豐腴而生動。

慢的好處具有一種傳統的力量,真正的旅行彷彿慢工出細活,以至於不管時間如何變化,那些儲存的印象絕不會鏽跡斑斑的。旅行者的緩慢正如一個山裏的人,一個思想家曾經描述過,他之所以願意和山裏人一起走路,是因爲他們總是不急於到達。這是一種對於自己的信任,他好奇,超過他自己關於好奇的理解。

在蒲河村,我曾經陪一個很好的朋友去看那1913年的袖珍圖書館,門框上有個刻度,標示出1924年的一場洪水是如何淹沒了整個村子,做義工的阿婆就把很老的照片拿出來,還可以看見划着小木筏的人滿臉微笑的樣子。這種緩慢一如獨立行走的人,他要用這些釀酒一樣過程的事物來影響全部的行程。

03

旅行者的獨立,有點像獨行俠。這樣方便。跟團會傷害他的自尊心,他不喜歡旅遊者的快,他不趕路,不會明天一定到哪裏,後天又到哪裏。旅遊者會走馬觀花,旅行者則會牽着馬走一程,馬喫草,他就站在一側,馬長嘶,他就看那些嘶鳴的聲音如何消失在遠處。所以,旅行者所得的不是過眼雲煙,而是沉入心底的感覺,他的感官敏銳,感覺充滿靈性。

他也許好久都不曾出去,但是,一旦出去,就會消失好長一段時間。他會重返同樣的一個地方,旅遊者做不到這一點, 旅行者讓人感覺他丟了什麼東西一樣,比如像梵高的墓地,或者正好是夕陽時候的劍橋。

過了河,有一片平展的草地,中間也有一座簡陋的小橋,紅色的晚霞會穿越那些柳樹,柳樹變成了剪影 ,好看而有意思。

這是旅行者。旅遊者不會,他只是告訴別人,他到了一個詩人寫過詩歌的地方,他說他看見一塊石頭,上面有些詩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