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根據NKVD對朱可夫電話的監聽,這位元帥多次抱怨蘇軍在戰爭中因爲最高統帥部的過分干預而遭到巨大損失,並認爲美英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軍提供的武器物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朱可夫實際上只是個“靶子”,朱可夫被流放是斯大林打壓蘇軍勢力的一種手段。

朱可夫被稱爲蘇軍乃至俄國曆史上的戰神。他在二戰中建立了赫赫功勳。衛國戰爭爆發初期,朱可伕力挽狂瀾,指揮了莫斯科保衛戰,並在列寧格勒最危急的時候挽救了城市。1942年,朱可夫組織了火星戰役、頓河一線的反擊戰役,並作爲最高統帥代表協調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反攻階段諸方面軍的行動。他以最高統帥部代表的身份,組織協調了第聶伯河反攻、科爾孫戰役、巴格拉季昂戰役,並以方面軍司令員的身份參與了維斯瓦—奧得河戰役和攻克柏林戰役。

朱可夫在莫斯科的塑像

戰爭結束後,朱可夫的威望達到了最高。他成爲蘇軍陸軍總司令,並統領駐紮在德國的蘇軍部隊,參與和同盟國的協商。但隨後朱可夫的境遇就急轉直下。1948年,他被以蘇“榮譽法庭”以“不當佔有戰利品”的罪名審判,把名聲搞臭。當年被撤銷總司令職務,轉軍區司令。第二年又被撤職,任偏遠的西伯利亞後備軍區司令。這個軍區不處於任何重要戰略方向,也沒有值得一提的部隊,朱可夫在當地還被監視,不許回到莫斯科,這相當於是變相流放。

朱可夫

1991年以後的俄羅斯時代還披露出NKVD文件。NKVD是20世紀30-50年代蘇俄負責對內整肅的部門。文件顯示,NKVD曾接到命令,擬定暗殺朱可夫的計劃,在必要的時候用一次“意外”終結這位元帥的生命。因爲朱可夫在蘇軍擁有巨大的威望,不宜直接下手,所以採用暗殺的方式。

攻克柏林

那麼這一切是爲何呢?普遍的說法是,朱可夫得罪了斯大林。戰爭結束後,朱可夫的指揮才能已無用武之地,功高蓋主,便被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了。這有一定道理,尤其是朱可夫在戰後對自己的功勞過分的拔高(畢竟戰爭不是他一個人打的),肯定會引起相當多人的不滿。但這並非主要的原因。

蘇軍

朱可夫實際上只是個“靶子”,朱可夫被流放是斯大林打壓蘇軍勢力的一種手段。在4年的戰爭中,蘇軍已經成爲了整個聯盟的核心,一切部門都圍繞着戰爭、圍繞着蘇軍服務。而蘇軍將領更是在戰爭中得到了巨大的的權力、取得了難以比擬的威望。戰爭接受後,無論是斯大林還是其他人,都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存在,打壓蘇軍將領便成爲壓制蘇軍過大勢力的一種手段。實際上朱可夫只是諸多倒黴者中的一個。如蘇空軍總司令在戰後乾脆被抓進了監獄,蘇海軍司令則被撤職扔到遠東當一個閒職。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等人也被警告,不過他們轉變態度很快,也就得以倖免。

朱可夫和艾森豪威爾

而另一個方面,聯盟在二戰後迅速進入了與美國爲首的西方陣營的對峙。而朱可夫恰恰因爲戰爭後期與戰後佔領德國的緣故,與美國、英國將領有着極好的個人關係。這也引起了斯大林的警覺。而且根據NKVD對朱可夫電話的監聽,這位元帥多次抱怨蘇軍在戰爭中因爲最高統帥部的過分干預而遭到巨大損失,並認爲美英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軍提供的武器物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也爲朱可夫個人帶來了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