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琪的家屬對新京報記者稱,他們對通報中依法不予追究蔡某某的刑事責任感到不滿,已經請了一名律師爲他們提起訴訟。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距蔡某某家不到20米遠即是小琪被拋屍的灌木叢。

(原標題:大連女孩被殺案追蹤:嫌疑人行兇後與同學聊天佯裝無辜)

嫌疑人蔡某某的家門外,小琪的家屬擺上了蠟燭與鮮花。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 攝

10月20日,大連市內一名10歲女孩小琪(化名)被害身亡。根據大連市公安局發佈的警情通報,涉嫌殺害小琪的嫌疑人蔡某某未滿14週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新京報記者今日(10月25日)從受害者家屬處獲悉,他們不滿警方不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責任的決定,已請律師代理此案。

拋屍地點距離嫌犯家20米

今日(10月25日),新京報記者在蔡某某家看到,其家中無人,大門緊鎖,小琪的家屬在此擺滿了鮮花蠟燭,並懸掛小琪的遺照。他們聚集於此,對昨日警方的通報表示不滿,周圍聚集了小區的鄰居,自發簽名,表示對受害者家屬的支持。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距蔡某某家不到20米遠即是小琪被拋屍的灌木叢。

小琪的爺爺告訴新京報記者,案發當日晚上7時左右,小琪的父親發現了她的屍體。“我們調取了監控,發現小琪最後一次在畫面中出現是15時20分。她與往常一樣,從美術班放學歸家,在離家200米的路口處拐彎,進入監控盲區,此後便失去了蹤跡。”

小琪的家屬稱,蔡某某的家處在監控盲區。家屬稱,警方告知他們,根據嫌疑人蔡某某供述,蔡某某將小琪叫進他家,15時30分,蔡某某將小琪拋屍於灌木叢中。

根據大連警方的通報,10月20日19時許,公安機關接到報警。經連夜工作,於當日23時許,在走訪調查中發現13歲的蔡某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到案後,蔡某某如實供述其殺害小琪的事實。

小琪的爺爺手持支持他們的社區住戶的簽名。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 攝

嫌疑人曾多次尾隨附近女性

目前,至少有三名住在蔡某某家附近的女士向新京報記者反映,曾遭到蔡某某不同程度的尾隨和騷擾,但未產生實際傷害。

一位住在鵬程街的年輕女士稱,今年8月至事發,曾三次被蔡某某騷擾。第一次蔡某某伸手拍了她的肩膀,讓她感覺不舒服。不久後,她發現蔡某某尾隨她上樓,她見到後折返出了樓門。“他說,你長得真好看。”後來她到派出所反映了此事。

與蔡某某關係要好的一名同學告訴新京報記者,蔡某某性格沉默怪異,在班級中成績倒數。他與蔡某某一起上託管班,託管班就在蔡某某家隔壁,但蔡某某總遲到,有幾次老師讓他去敲蔡某某的家門,叫他來上課。

這名同學稱,他和蔡某某一起並肩走時,發覺他老是注意路邊的女生。蔡某某在班級中並不受到歡迎,有時會騷擾女同學。“案發後學校有專人爲我們作了心理輔導。我至今還感到震驚,緩不過來。”

蔡某某的鄰居告訴新京報記者,他的父母是外地人,白天在外面忙於生意,其父有一個流動燒烤攤,母親做海鮮生意,他們都很少管兒子。有時會聽到蔡某某與父母爭吵。多名社區裏的住戶稱,他們經常見蔡某某在小區遊蕩,走來走去。

小琪的照片。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 攝

家屬不滿警方不追兇手刑責將起訴

根據大連警方通報,依據《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之規定,蔡某某未滿14週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公安機關依據《刑法》第十七條第四款之規定,按照法庭程序報經上級公安機關批准,於10月24日依法對蔡某某收容教養。

小琪的家屬對新京報記者稱,他們對通報中依法不予追究蔡某某的刑事責任感到不滿,已經請了一名律師爲他們提起訴訟。

小琪的舅媽稱,目前案件中尚有許多疑團待解。例如,警方先後兩次告知他們的死亡時間不同:案發第二天法醫稱小琪死於當日下午6時,後來警方稱,“或更早一些。”其次,他們質疑拋屍時間的真實性,小琪最後出現在監控中距離被拋屍僅有10分鐘,嫌犯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完成作案。

她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外,她們下一步希望尋找證據,以確認蔡某某的父母是否存在協助蔡某某謀殺或拋屍的行爲。截至目前,大連警方未接受新京報記者多次的採訪請求。

小琪的遺物。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 攝

對話:受害人母親王松(化名)

錯過了接她致其意外喪命

新京報:案發當日你最後一次見小琪是什麼情況?

王松:那天是週日,中午喫完飯後,小琪想用我的手機玩遊戲,我告訴她不要打擾哥哥學習,於是她將手機調到靜音。下午1時,小琪在她哥哥的陪同下去美術班上學,她穿上夾克,與我打了聲招呼便出門了。我本應在3點接她放學,我睡過了頭,手機靜音沒有叫醒我。這個錯誤讓我再也見不到小琪。

新京報:她沒有按時放學令你意識到出事了?

王松:小琪性格很乖,她放學後從不在外滯留。下午3時25分,小琪還未到家。我給老師打電話,老師說小琪已經走了。我心裏咯噔一聲,意識到出事了。

新京報:你當時怎麼去找她的?

王松:我們猜測她被陌生人拐走了,於是去派出所報案,調取了監控。但關鍵路段的監控壞了,我又去調取了沿街商鋪、旅館的監控,最後發現小琪在離家200米的必經之路上拐入監控盲區,再未出現。我們認爲就在這裏出事了。小琪的父親沿着大路、小路仔細尋找。直到晚上7時,在草叢中發現了她的屍體。

新京報:警方何時通知你們確定疑犯了?

王松:當天晚上,警方挨家挨戶走訪調查。小琪的父親在派出所做筆錄呆到了深夜2點。第二天早晨8點,警方電話通知我們,疑犯確定了,是蔡某某。

蔡某某曾自導自演撇清嫌疑

新京報:案發當日你們見過蔡某某嗎?

王松:下午3時,蔡某某曾去我們經營的蔬菜水果店,詢問小琪去哪兒了。當時小琪的父親在,他回答上美術班了,蔡某某就走了。下午4時30分,我們到處尋找小琪,他又過來,問我找沒找到孩子。

新京報:當時你們懷疑過他嗎?

王松:完全沒有。他和我們一家都不熟,偶爾來店裏轉轉。案件偵破後,他的同學轉給我他在班級微信羣的發言記錄,他在羣裏說,有個11歲的小孩在他家門口被殺了,衣服被扒光。然後,他發了視頻到羣裏,稱這起兇殺案讓他感到害怕。但警察把他一個小孩加入嫌疑名單,讓他很憤怒。

他說,他手上有傷口,看到屍體時,他的血蹭到了上面,擔心警察就此認定他是兇手。他猜測兇手有三種可能:知根知底的人、變態狂、酒鬼。最後他說,警察來找他了,他錄音給大家聽。

新京報:你們怎麼看?

王松:我一看心就涼了,我覺得這個孩子多狠心,什麼話都說得出來。他作案後,還自導自演排除自己的嫌疑。

新京報:在你的回憶裏,小琪是什麼樣的孩子?

王松:很乖,學習認真。牆上都是她的獎狀。她非常喜歡畫畫,家裏全都是她的畫冊,她畫得很好。今年暑假,她給我們寫了一封信,她說開學時要好好學習。她認爲我們很辛苦地經營菜店,晚上凌晨去很遠的地方拿貨。她不想我們再如此辛苦。她在菜店裏喫一個水果,都會問下我們可不可以。

新京報:你有給她灌輸安全意識嗎?

王松:我告訴她,不能和不認識的人說話,沒有媽媽的允許,不能自己出去玩。如果有人拽你要大喊救命。想到她臨死前可能發生了什麼,我就無比心痛。

我要一個道歉。從案發至今蔡某某的家人始終沒有露面聯繫過我們,一聲道歉都沒有。

杜碩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杜碩_NB125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