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電力航母

國家電網對於我們搞電力的人來說是不可繞開的話題,在狗哥的眼中,國家電網有着獨到的魅力,可惜的是隔行如隔山,以我現在的情況已經是不可能觸及的存在。

作爲傳說中的世界500強可謂數一數二的存在,其產值和盈利能力可謂是極其強悍。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很大層面是因爲行業其實是一種自然壟斷狀態下的必然結果。用很中二的話來說就是站在世界之巔的存在啊!

但是,如果你簡簡單單的就覺得國家電網就是因爲資源壟斷而強大繁榮,那我覺得這種想法很片面。下面我就告訴你我爲什麼這麼說!

國家電網的前世今生

國家電網的前身的先輩是電力部(簡稱),在國企改革大幕拉開之前,有很多老的電力學校,譬如華北電力,東北電力一如其他石油大學一樣是包分配的。都是電力部統屬院校,後來都給教育部統一管理,大家一旦考入就已經有幹部身份。等到畢業就可以分配了,早年的電力院校其實是劃歸電力部管理。

早年的電力部其實叫做電力工業部,在經歷了漫長的拆分重組的過程後,也誕生了很多與之對應的高等院校。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漸漸的電力體制僵化,在1997年電力工業部所屬企業正式劃分到國家電力公司管理,電力工業部最後職能轉變,這是政企分離的第一次變革。

1998年電力工業部正式撤銷,國家電力公司正式進入歷史的舞臺,那個時候的國家電力公司其實是承擔着國家幾乎所有與電相關的任務。從發電到輸配電,可謂電力的巨無霸。

但是,這次改革依舊存在很多的問題,電力行業的壟斷根本是沒法解決的,如何引發市場化發展是當年朱鎔基總理最頭疼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的國企改革。其實對於很多國企上班下崗的人來說是極其難過的。

2002年,大幕再次拉開,廠網分離,政企分開。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爲11個主體公司,其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成爲了輸配電的企業。而五大發電等企業則成爲了另一個發電行業。對於這次改革我覺得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

好事是電力企業多元化發展其實可以增強活力,不同企業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的體系,不同的管理模式,都是一種思想上的碰撞,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也給真正找工作的人有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然而有沒有問題呢?問題特別多,既然分爲了11個主體,那麼必定有多又少。分家的時候國家電網、華能集團是資產最優良的,是親生的,而大唐則是很多老機組西南小水電,其實是很不公平的。當時電力公司都在國資委名下管理。就是所謂的旱澇保收,大家其實盈利能力都很強,同一公司的不同廠子工資差不了太多,幹多幹少是一樣的。而這個時候各個集團爲了爭奪話語權,就開始了競賽。和軍備競賽一樣,上馬很多大參數機組。

後期你發現國家電網已經不僅僅是當年那個單一企業,事實上國家電網公司發電、輸配電、金融等多種角色。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特大型國企。國家電網的人才建設和其經濟實力自然不用多說。

這樣一個特大型企業,擁有無數的員工和上萬億的資產,爲什麼員工薪資待遇會逐年下滑?其次,擔負14億人所用的電力,靠什麼纔可以避免一個城市的區域性特大停電事故?電網又和其他發電公司有着怎樣複雜的利益及工作糾葛?請持續關注我,下面的故事更加精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