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冲出教育重围

帮忙是小爱,不帮才是大爱!

实践能力是需要从小去培养的,这种实践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的家庭结构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于这唯一的孩子也就会付出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也因为如此,父母认为孩子年纪还小,不需要强迫他们去做突破,习惯在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提供帮忙。

其实,溺爱不是爱是伤害,帮忙是小爱不是大爱。家长这样的做法是在磨灭孩子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

01

不仁才是大仁,舍小爱成就大爱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事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仁爱,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但是,我却觉得,这种无为自然的状态,是天地和圣人最有爱的呈现。

正是因为天地不给予万物小爱,不偏袒任何一类动物或者植物,万事万物才能在自然法则中生发自我强大的能力。

正是因为圣人不给予百姓小爱,人类才能在浩瀚宇宙中生存下来并生生不息。

也许老虎狮子之类的动物个体强壮,捕捉能力强,但是人类的思维活跃,会使用工具。万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则下运行。

但是,如果天地偏爱人类,当真正的灾难来临,人类反而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真正的圣人也不会偏袒某一部分的人,不扶持不干扰,在自然的状态中成就人类自我的强大。

老子用这样的比喻告诉人们:不仁才是大仁,舍小爱成就大爱,这样的仁爱,才是真正的大仁大爱。

02

溺爱不是爱,是伤害

从教育上来说,父母放弃帮忙的那一刻,恰恰是孩子强大的开始。

前段时间,看到一起内蒙古的命案:一位老妇人在家中被杀害,经过警方调查,所有犯罪嫌疑人的线索都指向老妇人的养子朱某。

养子朱某杀害了自己的养母,很多人表示困惑:是养母对养子不好吗?经过调查,事实恰恰相反。

老妇人原本有一个女儿,女儿很懂事,但是由于自己一直没有儿子,感到遗憾,就领养了朱某。

老妇人对朱某的宠爱甚至超过自己的亲生女儿,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凡是朱某想要的东西,老妇人都会想方设法满足他的需求。

久而久之,朱某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但凡是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就会哭闹撒泼,甚至动手打养母。

而养母不但没有意识到朱某的问题,反而是一味的包容。养母舍不得儿子吃苦受累,甚至帮朱某写作业。

溺爱的结果自然是朱某成绩不好没能考上大学,只能待业在家。养母仍然舍不得指责朱某,但是时间长了,养母难免唠叨了一点,养母的唠叨让朱某感到烦躁,离家外出找工作。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朱某,为人处世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然没有什么朋友。在大城市里反复找工作,都没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朱某工作企业其中的一个老板说:这个孩子与别人不太一样,别人周末会出门游玩,而他因为没有朋友,只会躺在宿舍里睡觉。他也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宿舍里满地都是垃圾。

最后,朱某没能在大城市待下去,把积蓄都花完后回家继续待业。养母每天乐于给儿子买菜做饭。而当时间长了,养母再次开始唠叨了。

朱某对养母的唠叨很是厌烦,有一天,养母的唠叨终于刺激到了朱某,朱某随手拿起一把手刺向了养母,一刀捅向胸口后又继续补了几刀。

在监狱中,警察问朱某:你为何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呢,是你的母亲对你不够好吗?

朱某也无法说出个所以然,相反,养母对自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捧在手里的关爱。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悲剧的发生呢?其实,就是溺爱,老妇人的溺爱,让养子走上歧途,毁了自己,也毁了一个家庭。

父母的溺爱,父母的帮忙,让孩子的责任心在日复一日的理所当然中丧失。

学习、做作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但是养母包揽所有,剥夺了儿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剥夺了儿子锻炼抗压能力的机会。

长期待业在家,对工作满心的无所谓,养母不但没有指出问题,反而是过度包容,朱某的担当与责任心更是一点点丧失,培养独立能力的机会也在养母的包揽中被剥夺了。

老话说得好:慈母多败儿。父母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也在用相同的方式溺爱着孩子。

03

帮忙是小爱,不帮是大爱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们都是在全家人的围绕和溺爱下长大。孩子闹情绪,家长默默承受,反而担心孩子伤心急于讨好孩子。孩子打架,父母反而是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

在父母的溺爱下,教育不真了。家长的溺爱,让孩子的抗压能力丧失,从小被家长包围着长大的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产生了自己是世界中心的虚幻思维。

但是等孩子长大,呈现在他眼前的是真实的世界,孩子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父之爱教育提倡真,真正爱理论提倡真实的教育环境。

在家里,父母会围绕着孩子转,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是社会不会如此,社会是真实残酷的,不会单独为某一个人开一个顺畅的通道。

真实残酷的社会,会让人的失落和不满都呈现出来,甚至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的感觉。

孩子的能力需要自己在真实的环境中去磨炼和培养,而父母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麻烦,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潜能、自我锻炼的机会。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让孩子去做他能做的。

只有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才能真正成长自己,才能学会自己去处理问题,面对挫折,才能将体验和经历过的感受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溺爱不是爱,是伤害,帮忙是小爱,不是大爱。父母放手吧,还给孩子一片蓝天,让孩子自由地去翱翔。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之爱教育,让天下孩子像大山一样立起来。

我们一起努力!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