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隸屬於陝西省,具體來說,位於陝西省的南部,總計下轄了9個縣。漢中在古代歷史上,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漢中地區位於秦嶺之南,從氣候、口音、風俗等各個方面,都更接近於四川省。因此,喫米飯、說四川話的陝西人,一直伴隨着漢中。那麼,在元朝統治時期,爲何從四川省劃入陝西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複雜的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漢中地區的重要性。漢中地區位於秦嶺之南,正好連接了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漢中地區便成爲了兵家必爭之地。漢中地區原本隸屬於蜀國,秦國崛起之後,開始南下大舉進攻蜀國,並且成功消滅了蜀國。在秦國滅蜀的過程中,佔領漢中地區成爲了關鍵。一轉眼到了楚漢爭霸之前,當時,劉邦被封爲漢王,但封地主要在四川。謀士張良強烈建議,必須控制漢中地區,否則劉邦將會被困死在四川地區。對於盤踞四川地區的政權來說,必須控制漢中地區,這樣一來,便能夠進可攻退可守。
一旦喪失了漢中地區,北方政權既能夠南下進攻四川,也能夠扼守整個關中地區的安全。後來,劉邦大舉北上佔領關中地區,漢中成爲了成敗的關鍵。在東漢統治的末期,劉備控制了四川地區以後,不惜主動發動戰爭,也要從曹操的手裏奪取漢中地區。因爲一旦漢中失守,四川地區政權的處境就會岌岌可危。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一個經常出現的情況,那就是四川地區的武裝割據。

在古代歷史上,一旦中原王朝的統治崩潰,四川地區就會出現武裝割據的情況。這一情況,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延續到了近代的軍閥混戰。因此,出現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說法。在漢朝統治時期,由於郡縣制度逐步完善,州縣的數量越來越多,朝廷對各地區的管理,出現了一定的困難。爲了加強管理,漢朝把全國劃分爲13個州。
當時,漢中地區隸屬於益州管理。在古代歷史上,我國劃分區劃的時候,一般都會尊重自然結構。例如漢中地區的地質結構與四川地區緊密相連,因此被劃入了益州。南陽地區的地質結構,與襄陽地區連城了一片。因此,南陽地區被劃入了荊州,而不是豫州。這種依靠地質結構劃分行政地區的模式,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一旦朝廷的統治崩潰,依靠複雜的地質結構,很容易滋生割據政權。在五代十國時期,四川地區先後出現了前蜀、後蜀等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都控制了漢中地區,從而與中原王朝進行對抗。進入宋朝統治時期,鑑於四川地區的複雜性,朝廷把四川地區拆分爲好幾個部分。

北宋統治時期,朝廷把四川地區拆分爲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俗稱爲川峽四路。其中,漢中地區隸屬於利州路。宋朝的行政區劃對後來的行省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爲,很多省份的名稱都是從宋朝不斷演變而來的。例如廣南東路、廣南西路、荊湖北路、荊湖南路、江南西路等等,後來形成了廣東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省份。元朝統一全國以後,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帝國。原來的行政區劃制度,已經無法管理如此龐大的疆域。
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推出了行中書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爲10個行省,其中就包括了四川省和陝西省。其實,關於陝西省和四川省的行政區劃,元朝高層也存在爭議。元朝的行政區劃並不穩定,起初,陝西和四川合併在一起,建立了陝西四川行省。後來,由於管理難度太大,元朝又建立了四川省和陝西省。兩省建立之初,漢中地區仍隸屬於四川省。不過,元朝的反應很快,發現了漢中地區的重要作用,因此,把漢中地區從四川行省,劃入了陝西行省。從這個時候開始,漢中地區便一直隸屬於陝西省。

元朝雖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行省制度並不完善,留下了很多潛在隱患。明朝建立以後,元朝勢力敗退北方草原。明朝進一步完善了行省制度,請注意,我國很多省份的行政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17世紀中期,清朝入關以後,進一步改革了行省制度。截止這個時候,陝西省的行政區劃已經全面形成。我們看一下陝西省的行政區劃,分爲陝北、關中、陝南三個部分。在外省人看來,陝西省的三個地區如同三個省份,因爲三個地區在各方面的差異很大。
例如口音,陝北和關中地區的口音非常有特點,外省人一聽就知道是陝西人。但陝南地區,則有點接近四川話。在飲食方面,關中地區和陝北地區以麪食爲主,關中美食就是以麪食爲主的。在陝南地區,則是以米飯爲主的。在陝南地區,漢中地區的情況尤爲明顯。因此,很多人對漢中地區出現了誤解,認爲漢中地區說四川話、喫米飯。其實,陝南地區屬於各種文化的交匯地帶,能夠看到關中文化、巴蜀文化和楚文化。

最後,我們聊聊陝西省與四川省的經濟發展。在古代歷史上,出現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但隨着科技的發展,四川與陝西地區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隨着成都、重慶等城市的飛速崛起,與陝西省會西安之間,完全可以相互聯合與補充。其中,我國中部、西部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建立自己的城市羣非常重要。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在短時間內達到這個目標又非常困難。關於我國行政區劃調整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