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好故事不一定要真实。第二,好故事不一定真实,但一定真情。

最近,听了谈写作|纸上电台小婷老师的分享,其主题是《怎么写好一个故事》。听后颇有感触,谈一下我的几点听后感。

第一,好故事取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我们的生活是所有故事的源泉,所有的故事都取材于我们的生活。不用说真实的故事,那肯定就直接来自我们的生活。哪怕是虚构的故事,无论是荒诞离奇的鬼神故事,还是脑洞大开的科幻故事,也都来自我们的生活。这些虚构的故事表面看上去并不是我们的生活,可是里面讲述的却是我们的故事。所谓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也不过是世上多少被封建礼教棒打鸳鸯的缩影;所谓的天宫地府的故事,亦不过是人间皇权的另一种体现罢了。

尽管故事都取材于生活,但并不是完全照搬于生活。而是经过了艺术加工,从而高于生活。因为生活提供的只是基本素材,这些素材都是比较粗糙的。要想成为好故事,必然要进行细致打磨。一方面让故事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要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哪怕这是个真人真事的故事,也不会完全照搬。而是会在不违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让故事更加饱满动人。所以,好故事取材于生活,但一定会高于生活。

第二,好故事不一定真实,但一定真情。我们每个人听到了很多故事,也看到了很多故事。这些好故事里面有真实的故事,也有虚构的故事。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但虚构的故事满足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力。因此,好故事不一定要真实。

但是要成为一个好故事,必须有真情。因为故事不是靠精彩的论点说服读者,而是靠情感打动读者。也就是说好故事一定是有真情实感的,这样才能让读者有代入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无论是孔雀东南飞,还是梁祝;无论是西厢记,还是牡丹亭。爱情的故事基本上千篇一律,可是我们依旧会被感动的稀里哗啦。这就是真情的魅力。

第三,好故事不仅写出人性,更要满足人性。记得小时候,我们纠缠着大人们讲故事。可是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故事呢。后来等我们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故事。这时候才明白,原来我们喜欢故事是因为我们就在故事里面。

也就是说好故事写活了我们,写出了我们人性的真善美,也写出了我们人性的假恶丑。看到了故事里面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就想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这种似曾相识,让我们感同身受。年龄越大,经历越多,这种代入感越强。

同时,好故事也满足了我们的人性。好故事满足了我们人性中的猎奇欲,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喜欢故事就是因为被情节吸引,想知道以后发生了什么;好故事还满足了我们人性中的偷窥欲。故事中的人物存在认知错位,而我们却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上帝视角让我们获得了偷窥欲的满足感;好故事更满足了我们人性中的意淫,我们受制于现实生活,不得不从通过其他方式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而好故事能够给我们另一片天空,让我们借着故事的主人公来经历更多的人生。

所以,好故事是我们生活的延伸,是我们情感的共鸣体,更是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