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清華大學算是歷史最悠久、最好的學府之一了。清華大學雖然規格強大,卻並不死板教條。例如初中畢業的華羅庚被破格錄入清華大學擔任圖書館館員,更是在後來破格成了清華大學裏的助教、講師、正教授。無獨有偶,清華大學裏的一些老師也是有趣的。民國二十一年,新的一批學生剛剛踏入他們心念已久的清華大學的校門,就迎來了入學後的第一件大事——新生入學考試。

當時陳寅恪是清華國學研究院裏的四大導師之一,同時也是歷史、中文、哲學三系的教授。陳寅恪被國文系主任劉文典點名給新生出國學試題。但是很不湊巧的是他在第二天要奔赴北戴河去休養。於是就在這一天的時間裏,陳寅恪給入學的學生們出了兩道題:一篇文章、一個對聯。

相比於我們現代的語文考試內容可謂是相當的少了。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就是其中的一個只有三個字的上聯可把衆多經綸滿腹的清華學子給難倒了。上聯是:孫行者。

有些學子一看“孫行者”三個字,就立馬聯想到了“唐三藏”、“豬八戒”、“唐長老”這類讓人耳熟能詳的人物。雖然覺得這題不應該這般簡單,但思緒全無,還是就把這些名字挑一個寫上去了。當然,清華的學子中也有許多實誠和清高的存在,他們不知道答案,於是本着“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的態度交了白卷。試後統計下來,竟然有一半的人交了白卷。

另外,一些聰明的學子,運用虛實、平仄的方式,也對出了幾個尚可的答案,比如“祖沖之”、“王引之”等。但是這些答案並不能讓清華大學的老師滿意。直到一個叫做周祖謨的學子答出的“胡適之”三個字出現在衆人面前,這些老師才欣慰的笑了。“胡適之”與“孫行者”同爲人名,其中“胡”與“孫”同爲姓,“之”與“者”同爲虛詞。而中間的“適”在古文中作動詞的時候有" 到,行"的意思,正與“孫行者”中的“行”相對應。

這一對聯看着只有簡單的三個字,卻實實在在地考察了學子的文學功底和腹內知識的積累情況。不僅如此,還從側面考察了學子的思路是否有條有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