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范仲淹,我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到《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想到《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想到《苏幕遮.怀旧》,“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没错,他是一位我们从小在课本上学习的大文豪。

但,写诗写词写文章,其实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抵御西夏的大宋统帅。


李元昊称帝后,为了逼迫宋廷承认西夏地位,举兵犯宋。三川口一战,宋军惨败,震惊朝野。

危急时刻,在朝中声望极高,但当时被贬地方的范仲淹,被仁宗重新启用,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戍边大宋西北边境。

后来他主动申请去延州当知州,这是西夏与大宋交锋的最前线。到任后,这位文人竟然展现出了超高的军事才能,改革军队旧制,分部练兵,轮流御敌。同时,他还主持修建了两个军事基地——青涧城和鄜城,并建议西北各地加固边防要地。

接着,范仲淹上书朝廷,将十二座废弃的军事要塞改为城镇,使得因战争流亡的百姓和羌族得以回归。任职庆州时,又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并签订条约,于是偏向西夏的羌族,又开始投入了大宋的怀抱。

公元1042年,李元昊兵分两路,再次攻宋,在定川寨大败宋军,接着进军潘原,直指长安。结果到达渭州时,面对已经修固的坚城,久攻不下。此时,范仲淹又率领6000精锐赶来救援。李元昊迫于压力,只得撤出边塞。


果然如仁宗所说:"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战后,范仲淹获得升职,加封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

他与韩琦搭档,调文彦博为秦州统帅,滕宗谅为庆州统帅,张亢为渭州统帅,号令分明,爱护将士。

从此,西边边防线重新建立并稳固下来,西夏军终于发现,范仲淹看似是文人,但要撼动,却比登天还难。于是尊称他为“小范老子”,说“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由于连连征战,西夏国内经济凋敝,田地无人耕种,牛羊无人放牧,对宋用兵又没讨到好处,只能接受议和,史称“庆历和议”。合约规定,李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廷册封,向宋称臣。宋廷赐其金银、茶叶、绢布等,并解除经济封锁,重开边境贸易。

边关危机剪除后,范仲淹进入朝廷,被仁宗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发起改革,即“庆历新政”。但由于改革触动官员利益,实施一年时间,就宣告失败。

之后范仲淹回到地方,出任邓州知州。在处理政事之余,他设立书院讲学,邓州文风大盛,期间更写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纵观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理论,也足以成为古今官员的座右铭。

范仲淹死后,谥号“文正”,这是文人至高无上的荣耀,后世还有一位完人,谥号也是“文正”,他就是曾国藩。其实早在宋朝,范仲淹先生已经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