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段轻盈,长袖善舞,楚楚动人惹人怜;扮相俊俏,嗓音浑厚,气宇轩昂惹人爱。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神韵在粤剧名伶邓碧云身上完美地融合。她能文善武能反串,被誉为“万能旦后”。

邓碧云是粤剧文化中的重要传播者,也是三水有名的乡贤。邓碧云一生投身在粤剧舞台,广开戏路,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坚守创新的精神影响着三水粤剧艺人,且在外不忘故乡情,关注家乡发展建设,捐资义演筹资近60万元办学校。

一生坚守粤剧,激励三水粤剧人

众人只识“妈打”,却鲜少人知晓其粤剧辉煌经历。

邓碧云是从白坭文山村走出的粤剧名伶,为村民乐道的有名乡贤。她曾是粤剧界中传奇人物,为粤剧历史添上了浓墨艳彩的一笔。

1926年,邓碧云出身于军人家庭,其父邓汉兴曾任民国粤海军中将。1938年,自小喜爱粤剧的她,父亲为其请廖了了为师,教她唱戏,主要在海珠戏院、平安戏院演出。随后投粤剧名伶肖兰芳门下习艺,与罗艳卿、芳艳芬、林家声等是同门师弟妹。

1941年,日寇侵华香港沦陷,邓碧云暂时搬至澳门居住。她苦练基本功,以出色的粤剧表演而名声大噪,芳名响遍澳门。在《血染紫兰台关丽珍问吊》一剧,邓碧云饰演关丽珍一角,在“杀妾”一场中入戏三分,令人怜香泪下,博得了台下观众一致好评。

邓碧云在粤剧团辗转演出,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地奋斗,由“梅香”角色成为了剧团台柱。1944年,邓碧云首次在陈锦棠开办的锦添花剧团担任正印花旦,声名鹊起。

1949年,邓碧云到香港组建碧云天剧团,做当家花旦,创作、主演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如《碧海狂僧》,《多情孟丽君》,《牛郎织女》,《花王之女》。同时与名角合作,与罗剑郎、梁醒波主演的《雄寡妇》、与何非凡主演的《花月寺墙红》等,奠定了粤剧界地位。

碧云天剧团的广告海报

1977年,邓碧云重组碧云天剧团,回到粤剧舞台,反串小生,戏路宽广,以诙谐见称。她和罗艳卿合作演出最后一唱戏《新风飞临野鹤家》,便退出了粤剧剧坛。

邓碧云刻苦坚守粤剧事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三水粤剧艺人。“邓碧云是粤剧发烧友的模范,平喉、子喉都能兼顾,男角、女角驾轻就熟,追求艺术的执著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尊重。”粤曲星腔的非遗传承人李月友常常回看邓碧云的粤剧、粤语长片,学习她的风范。

广开戏路,成就“万能旦后”美誉

邓碧云不断开拓戏路,寻找创作突破,走上电影、电视银幕。对于“影人”身份,邓碧云依然是成功的,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成就了“万能旦后”美誉。

1950年,邓碧云投身电影圈,主演了第一部电影《风火送慈云》,见证并参与了香港电影走向成熟的过程。香港电影经历了萌芽期和峥嵘期后,在20世纪60年代日益成熟,并在70年代步入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其中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是粤语片的盛产期。

截至1967年,邓碧云共演出250部电影,大部分是为戏曲片,包括《风流天子》、《杨八妹招亲》、《美人计》、《望儿亭》、《三姐下凡》等,刁蛮媳妇、傻大姐,顺德“妈姐”等形象最为深入民心。

艺术创作永不止步。1968年,邓碧云参演了第一部电视剧是《幼吾幼》,转向电视发展,先后主演过多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大部分角色是母亲的角色。

1980年,邓碧云的电视演员身份达到巅峰。她饰演无线电视短剧《季节》中的慈母形象深入民心,获得“众人妈打”的美誉,享誉省、港、澳的影视圈。

邓碧云的为人如同她的戏一般受人赞扬。她乐于提点后辈,在电视圈的十多年,备受后辈爱戴,电视演员沈殿霞、罗嘉良等都赞美过邓碧云的为人。她更乐于扶植粤剧新人,阮兆辉、文千岁、尹飞燕、梁汉威等曾活跃于香港粤剧界的大老倌,都在碧云天剧团习艺培育而起。

邓碧云出色的表演,在舞台银幕上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仍深深印刻在世人的心中。2001年4月,香港邮政署特别推出了一套纪念8位昔日饮誉影坛的明星的邮票,邓碧云就是其中之一。这套邮票配合以影星为主题,特别打上两重齿,中间的齿孔向内弯曲,模拟电影院的银幕,令邮票上描绘的男女影星活现在观众眼前。

2001年4月,香港邮政署特别推出了一套纪念8位影坛明星的邮票。该邮票是邓碧云与新师马曾。白坭镇供图

不忘故乡,捐资义演筹款60万元

退出舞台的邓碧云踏上了慈善事业路,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一直热心家乡事业,体现了一名乡贤的家乡情怀。

1984年春节前,邓碧云复出粤剧舞台,和凤凰女合作在香港义演《艳女情癫假玉郎》,为三水华侨中学的建设筹得了近60万元。据参与筹资人士回忆,当时仅安排了一场演出,但由于观众尤为热情,邓碧云再增加了一场粤剧演出,为家乡筹款出力。

邓碧云虽远在外,却总为华侨中学建设奔走,回到三水参加1984年学校的奠基以及1985年落成典礼。“她首先回到家乡文山村,看望父老乡亲,逗留了两个小时左右。”其侄子邓旭荣回忆。

邓碧云心系家乡教育事业。1985年,她与三水同乡会回到三水参加华侨中学落成典礼。

不仅如此,邓碧云的家人以母亲名义捐款予香港的慈善机构,多家中心以邓碧云为名,包括位于大埔广福邨的保良局邓碧云纪念幼稚园、位于石硖尾一所仁济医院的长者中心。

邓碧云一生投身在粤剧事业,创造了属于她的粤剧时代,而她的粤剧情怀也影响着一代代白坭人、三水人,粤剧文化在三水得到了广泛推广。

视邓碧云为偶像的李月友坚持每周到白坭中心小学,开展粤剧授课,培养出越来越多爱粤剧的孩子。自2014年年底,白坭中心小学在三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牵头下挂牌“佛山市少儿曲艺培训基地”“三水区少儿戏曲培训基地”和“三水区粤曲星腔培训基地”,开设“粤曲小组”和“星腔小组”,培养学生学习粤曲。今年,白坭中心小学入选市首批“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

目前,白坭镇正在筹建“碧云戏台”,传播粤剧文化。邓碧云对粤剧的创新坚守,鼓舞更多人投身粤剧事业,关心家乡捐资义演,激励更多乡贤,她的故事将为越来越多人传唱。

文/佛山日报记者卢钰仪

编辑/陈玲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