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國《財富》雜誌發表題爲《不應錯失“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的署名文章

崔天凱大使在美國《財富》雜誌發表《不應錯失“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署名文章

全文譯文如下:

“一帶一路”倡議延續了聯通亞歐非的古代陸海絲綢之路的足跡,繼承併發揚了絲路精神。今天的“一帶一路”已發展爲超大規模合作平臺和增長驅動。已有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中國同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超過800多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20多億美元,爲當地創造了將近30萬個就業崗位。如果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共同推進歷史上最具雄心的發展事業,其潛力將無可限量。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這樣一項前景可期的事業。“一帶一路”倡議始於近六年前,將打通廣袤天地,激活經濟活動,創造可觀財富,並史無前例地將世界聯結在一起。然而,美國卻選擇置身事外,錯失了不少發展良機,這對本可從美國人的勤勞智慧中受益的全球發展也並無益處。

五年多的短暫時間裏,“一帶一路”倡議已向沿線國家證實了其價值所在。例如,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因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中國連雲港找到了太平洋出海口。中歐班列在物流領域爲德國杜伊斯堡市創造了超過6000個就業崗位。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牙買加、黑山、烏干達等國建起了第一條高速公路,白俄羅斯第一次發展起了自己的汽車製造業,斯里蘭卡等國則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電力緊缺問題。

“一帶一路”如此快速發展、聚斂人氣,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它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中國人深諳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我們嘗過“要致富,先修路”的甜頭,願從自身經驗出發,幫助各國改善基礎設施、增進互聯互通。當然,有路要有車跑,港口要有船靠,光有基礎設施還不夠,還要有經濟活動的支撐。因此我們在基建聯通基礎上致力於提振貿易投資、改善民生、增加就業、促進穩定。爲突破投融資瓶頸,我們設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同世界銀行等合作互補,以填補資金缺口。“硬聯通”的發展還需要“軟聯通”來維繫,爲使“一帶一路”更富韌性,我們積極促進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和民意相親。

有人說,“一帶一路”必定有什麼戰略意圖。如果非要這麼說的話,那麼從其追求“五通”看,意圖就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開放、包容、透明。我們決不靠“一帶一路”搞地緣政治的一套,從不拉“小圈子”,也不排斥誰或強拉誰。

我們也聽到一些人渲染“債務陷阱”,這是無稽之談。很多參與並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已經站出來用事實和數據公開闢謠。菲律賓財政部長多明格斯公開表示,截至去年底中方債務僅佔菲總債務的0.65%。斯里蘭卡駐華大使科迪圖瓦庫也批駁了所謂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的項目選擇及投融資合作,都是各方共同商量並進行風險評估和投資可行性分析後,慎重作出的決策。事實上到目前爲止,沒有一個國家因爲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而陷入債務危機,相反,很多國家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合作走出了“欠發達的陷阱”、“不發展的陷阱”,比如肯尼亞。肯鐵路局代理局長說,肯經濟和民衆都從中國幫助該國擴建升級交通基礎設施中受益。

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還堅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中國傳統哲思。例如,我們推動自身經濟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也同樣追求高質量,有關項目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符合國際通行商業慣例和運作模式。

那麼美國在這一互利共贏的合作中去哪兒了呢?對美國公司而言,“一帶一路”處處有機遇。霍尼韋爾公司致力於爲“一帶一路”沿線的油氣開發提供支持,通用電氣公司已同“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就電力和能源供應簽署數項協議,卡特彼勒公司在“一帶一路”框架內推動解決巴基斯坦電力短缺問題,花旗銀行積極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項目提供融資。我們歡迎更多美國公司參與其中。

過幾天,中方將主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各方將齊聚北京爲“一帶一路”倡議走遠走實建言獻策。展望未來,“一帶一路”倡議必將在前進中不斷完善,在務實合作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也將加強三方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雙贏、多贏、共贏。

我給美方朋友的建議是,蹈而不可失者,機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