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諜戰劇中,《黎明之前》是一部呼聲較高的諜戰劇。

爲什麼說《黎明之前》有瑕疵,是哪三部諜戰劇對比,又是哪一部最好,爭議卻最大呢?

先說《黎明之前》的瑕疵。

該劇是以1948年8月的上海爲背景,以國民政府上海軍情八局局長譚忠恕(林永健 飾演)、潛伏在軍情局的我方人員劉新傑、代號“水手”的我方人員段海平等人展開了一場搜捕與反搜捕,我方人員並因此獲取敵人的“木馬計劃”的故事,劇情驚心動魄,扣人心絃。

這個瑕疵是什麼呢?就在第一集裏,譚忠恕獲得報告,一名被俘人員交代,在軍情八局潛伏着一名十分重要的地下黨,詳情必須面談。可是,當譚忠恕趕到辦公室時,口供被祕書錢宇燒掉重要部分,錢宇是我方人員,當場犧牲。

問題出在哪裏呢?這名潛伏人員十分重要,叛徒要當面交代,錢宇不惜以死保護潛伏人員,而譚忠恕呢?就聽情報處長齊佩林(張晞臨 飾演)請示,說要不要在內部調查時,譚忠恕揮手否決了。

這是一個邏輯框架上的瑕疵,如此重要的人物,譚忠恕爲什麼不查呢?

齊佩林對譚忠恕說,“八局有五個處長,二十多個調查主任,可以從此入手。”五個處長,二十多個調查主任,貌似有點多,可是恰當地排查,範圍即可縮小,也就不多了。

這個切入點就是這些年來,軍情八局泄露了哪些重要情報?照此順藤摸瓜,範圍就縮小。試想,潛伏多年,在情報上必有斬獲,並且是重要情報。能獲得重要情報之人,必然職位較高。如此,在處長和調查主任之內排查,真相將浮出水面。可見,要想查出此人,並不難吧?

可是譚忠恕偏偏盯着叛徒所交代的“水手”去查。“水手”並非軍情八局的人員,行際皆無。譚忠恕此舉,顯然是捨近求遠,並且是大海撈針。

說到這裏,正好有一個類比。這就是三部諜戰劇中的第二部,即柳雲龍主演的《暗算》。

在《暗算》中,國民政府軍統局截獲一份情報,在國民政府上海警備司令部潛伏着我方的一名地下黨員,十分重要。爲了查出代號叫“毒蛇”的地下黨,軍統代主任親自登場,將與情報相關的警備司令部人員全部軟禁,劇情由此延展開來。

由此可見,在邏輯的大框架上,《暗算》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在細節的推理上,比如錢之江(柳雲龍 飾演)步步爲營,代主任的狡詐兇殘,被限制出樓的人員的各懷心事,各種反應等,入情入理,細密如織。

由於譚忠恕的捨本逐末之舉,在這一情節上,使《黎明之前》的整個框架出現邏輯瑕疵。

古人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明知存在着內部隱患,譚忠恕非但不予排查,還繼續他的“木馬行動”,想使一個反間計。

衆所周知,使反間計的前提是我在暗處,敵在明處,要清楚中計的對象是誰。比如《三國演義》的“蔣幹盜書”,這是周瑜使的一個反間計,他很清楚中計的對象是蔣幹。而譚忠恕呢,此時是兩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這名潛伏之人是誰。試想,如果此人“木馬計劃”的執行人呢?

最終,譚忠恕的“木馬計劃”被八局總務處長劉新傑破壞,劉新傑正是這名潛伏人員。

從邏輯大框架上講,《黎明之前》雖然瑕疵,但仍然是一部一流的諜戰劇。

那麼,最好的一部爭議最大,第三部是哪一部呢?

一位觀衆說,“該劇觸角深刻,別的諜戰劇都是插寫局部歷史,唯有該劇是一大段歷史的宏篇鉅製。”

這是哪一部劇呢?就是柳雲龍主演的《風箏》。

《風箏》並非完美無缺,但在邏輯框架上基本沒有瑕疵。

《風箏》是講述抗戰勝利之後,代號“風箏”的鄭耀先(柳雲龍 飾演)多年潛伏在國民政府軍統局,由於送出一份軍統特務的潛伏名單,被軍統懷疑,然後在鬥智鬥勇中發生的故事。

但還不僅於此,它刻畫了三名別樣的人物,宋孝安、趙簡之、宮庶,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又刻畫了鄭耀先和林桃(李小冉 飾演)的亂世夫妻情,刻畫了潛伏在我方內部的韓冰(羅海瓊 飾演)與鄭耀先亦敵亦友,惺惺相惜,一言難盡,又勢不兩立的情義。

它又把整個畫卷鋪展開來,從國民政府的軍統局到保密局的變遷,再到建國之後,中統軍統的部分人員潛伏下來,與我方偵察與反偵察,與各路人馬交織下的各種情感。

它又把鄭耀先忍辱負重,一波三折的遭際放在信仰上升華,讓人感動,讓人落淚,讓人被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包圍,在大情懷與小感情,在公與私之間不斷地衡量,心靈震撼,長久地陷入沉思。

在筆者看來,從格局上,深度上,廣度上,厚重上,從人物的刻畫,劇情的環環相扣上,《風箏》是諜戰劇中的高峯之作。並且,它已經超出了諜戰劇的範疇,上升到了文學的高度。

但是,《風箏》又是一部爭議最多的諜戰劇。有人說好看,也有人說不好看,相比其它的一流的諜戰劇,比如《潛伏》《暗算》《懸崖》《僞裝者》《紅色》《黎明之前》《北平無戰事》《人間正道是滄桑》等,一流第二檔的《借槍》等,又是爭論最大的一部。

而這是什麼原因呢?在筆者看來,蘿蔔青菜,各有所好吧?有人追求小巧精緻的,不愛看大格局大豪邁,就像工筆畫和潑墨畫,如同詩詞的婉約派和豪壯派,喜好不同,沒有對錯。此其一。此外,身在高處,總有風來吧?這當然是筆者的看法。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