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这套题来看,难度较大的题就是选择题最后一题和最后两道题,都考验的是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后两道题出错的孩子最多,如下图所示的这个小朋友,只将题目中出现的数字胡乱相乘,显然是没有理解题意。如下图所示,第3小题是将一年级数学难点——排队问题和二年级乘法问题相结合,因此难度大幅度提高,用分式计算的话,至少要两步才能解出答案,第一步先求出每排有几个同学,要让孩子们仔细读题,看看“我”被数了几次,被数两次就减1,如果没有数上就加1。

距期末考试还有三周的时间,各校师生正投入紧张的期末考试复习中,而熟悉期末考试的题型,并尽可能多地掌握题型的变化多端,这是数学复习提分的根本所在。最近小徐老师所在学校小学部也在力图让孩子们在熟悉各种题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r/
如下图所示,第一题中第2小题“数角”类题,孩子们一旦有一段时间不做此类题,错误率就会大幅度提高,因此要常常让孩子们数一数,特别注意合成角。
br/
第6小题,按规律填数,在没学乘法之前大多数只以加减法为主,学了乘法后,用乘法组成规律的数列来推算所填之数会更容易一些,如下图第6小题第(2)列数就都是7的倍数。
第三题第2小题判断线段,第4小题考查简单的组合问题,2件上衣、1条短裤,2条长裤,她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此题先算出2件上衣与1条短裤共有2种搭配方式,再算出2件上衣和2条长裤共有4种搭配方式,因此共有6种搭配方式,因此选C。
br/
第5小题也有难度,题目中的条件是“将一要钢管锯成2段用了6分钟,其实是锯了一次用了6分钟,而求锯成8段需要多少时间,其实是求锯了7次用了多少分钟,即”6*(8-1)=42分钟,像这样的题,孩子如果头脑不灵光,肯定做不出来。
第五题,画一条比8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即画出一条3厘米的线段,最好让孩子们在线段上面写出“3厘米”的字样。
br/
第六题,应用题,难度依次提高,是拉开学生层次的重要题型之一,一般前两个题难度适中,后两个题难度加大,有的地方还有附加题,也很考验孩子们的脑力。
如下图所示,第3小题是将一年级数学难点——排队问题和二年级乘法问题相结合,因此难度大幅度提高,用分式计算的话,至少要两步才能解出答案,第一步先求出每排有几个同学,要让孩子们仔细读题,看看“我”被数了几次,被数两次就减1,如果没有数上就加1。从此题“我坐在第2排,从左开始数,从右开始数,我都是第4个。”一句可以看出,“我”被数了两次,因此此每排学生应为“2*4-1=7(名)”,5排共有“5*7=35(名)”
br/
最后一题附加题,同样需要孩子认真理解题意才能解出正确答案。“平平用两根48CM长的竹竿绑起来测量水池的深度,已知两根竹竿竹竿重叠部分是10厘米,竹竿触底时,竹竿顶端正好与水面持平,池水深多少厘米?
br/
此题难度在于,题目描述较长,还有一些费解的词,比如”重叠“”触底“”顶端“”持平“等,如果理解了题意,那么就能很容易列出”48+48-10“的算式来。
从这套题来看,难度较大的题就是选择题最后一题和最后两道题,都考验的是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后两道题出错的孩子最多,如下图所示的这个小朋友,只将题目中出现的数字胡乱相乘,显然是没有理解题意。附加题更是没有理清两根竹竿绑在一起是个什么概念,因此也不可能做对。
总之,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们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考查观察、思考、推理能力的题会越来越多,而如何读懂题意并理清思路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要平常的做题中,面对较绕弯子的题,一定要引导孩子不急不躁,一步步地理清题意,理清思路,这才是提高孩子解题能力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