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這套題來看,難度較大的題就是選擇題最後一題和最後兩道題,都考驗的是孩子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最後兩道題出錯的孩子最多,如下圖所示的這個小朋友,只將題目中出現的數字胡亂相乘,顯然是沒有理解題意。如下圖所示,第3小題是將一年級數學難點——排隊問題和二年級乘法問題相結合,因此難度大幅度提高,用分式計算的話,至少要兩步才能解出答案,第一步先求出每排有幾個同學,要讓孩子們仔細讀題,看看“我”被數了幾次,被數兩次就減1,如果沒有數上就加1。

距期末考試還有三週的時間,各校師生正投入緊張的期末考試複習中,而熟悉期末考試的題型,並儘可能多地掌握題型的變化多端,這是數學複習提分的根本所在。最近小徐老師所在學校小學部也在力圖讓孩子們在熟悉各種題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br/
如下圖所示,第一題中第2小題“數角”類題,孩子們一旦有一段時間不做此類題,錯誤率就會大幅度提高,因此要常常讓孩子們數一數,特別注意合成角。
br/
第6小題,按規律填數,在沒學乘法之前大多數只以加減法爲主,學了乘法後,用乘法組成規律的數列來推算所填之數會更容易一些,如下圖第6小題第(2)列數就都是7的倍數。
第三題第2小題判斷線段,第4小題考查簡單的組合問題,2件上衣、1條短褲,2條長褲,她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式,此題先算出2件上衣與1條短褲共有2種搭配方式,再算出2件上衣和2條長褲共有4種搭配方式,因此共有6種搭配方式,因此選C。
br/
第5小題也有難度,題目中的條件是“將一要鋼管鋸成2段用了6分鐘,其實是鋸了一次用了6分鐘,而求鋸成8段需要多少時間,其實是求鋸了7次用了多少分鐘,即”6*(8-1)=42分鐘,像這樣的題,孩子如果頭腦不靈光,肯定做不出來。
第五題,畫一條比8釐米短5釐米的線段,即畫出一條3釐米的線段,最好讓孩子們在線段上面寫出“3釐米”的字樣。
br/
第六題,應用題,難度依次提高,是拉開學生層次的重要題型之一,一般前兩個題難度適中,後兩個題難度加大,有的地方還有附加題,也很考驗孩子們的腦力。
如下圖所示,第3小題是將一年級數學難點——排隊問題和二年級乘法問題相結合,因此難度大幅度提高,用分式計算的話,至少要兩步才能解出答案,第一步先求出每排有幾個同學,要讓孩子們仔細讀題,看看“我”被數了幾次,被數兩次就減1,如果沒有數上就加1。從此題“我坐在第2排,從左開始數,從右開始數,我都是第4個。”一句可以看出,“我”被數了兩次,因此此每排學生應爲“2*4-1=7(名)”,5排共有“5*7=35(名)”
br/
最後一題附加題,同樣需要孩子認真理解題意才能解出正確答案。“平平用兩根48CM長的竹竿綁起來測量水池的深度,已知兩根竹竿竹竿重疊部分是10釐米,竹竿觸底時,竹竿頂端正好與水面持平,池水深多少釐米?
br/
此題難度在於,題目描述較長,還有一些費解的詞,比如”重疊“”觸底“”頂端“”持平“等,如果理解了題意,那麼就能很容易列出”48+48-10“的算式來。
從這套題來看,難度較大的題就是選擇題最後一題和最後兩道題,都考驗的是孩子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最後兩道題出錯的孩子最多,如下圖所示的這個小朋友,只將題目中出現的數字胡亂相乘,顯然是沒有理解題意。附加題更是沒有理清兩根竹竿綁在一起是個什麼概念,因此也不可能做對。
總之,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爲了提高孩子們觀察、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隨着年級的升高,考查觀察、思考、推理能力的題會越來越多,而如何讀懂題意並理清思路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要平常的做題中,面對較繞彎子的題,一定要引導孩子不急不躁,一步步地理清題意,理清思路,這纔是提高孩子解題能力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