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溪南村,又名豐南或豐溪,村子可謂歷史悠久,文化淵源,山環水繞,景色佳麗,明代中葉,多大商巨賈,且力主“亦商亦儒”。村子中有始建於明清時期的水利工程,科學合理沿用至今,造福於世代百姓,也充分體現了西溪南人的聰明才智。


安徽,本就是遍及古村古鎮的省份。

若是非要將這些古村落分出個名次,那便也索然無味了。

你想去名聲大噪的“宏村”“西遞”,亦或者人少景美的“南屏”“塔川”等等,每一個村落、每一個古鎮,都有獨屬於它自己特質的那一份魅力,無需一一比較、分個上下。


去了那麼多的古村落,獨獨


這個村子,叫做

或許,當名字已報上來,許多人便知曉了這個地方。其實,說起來,現在的古村落,真正無人抵達的該是破敗得不成樣子,但凡是景色美麗、有人居住,也大都會被修繕、整理,適合遊人前去。

只是,那日陽光明媚,西溪南村,似乎給我描繪了一個暖暖的“綠色”世界。


對的,

溪水邊偌大古樹成蔭,日光透過縫隙將整個溪水蔓延,閃閃的光斑,隨着水聲奏起優美的曲調。

眼前是溪水、綠樹成蔭,一旁卻是老式的


西溪南里有許多的老房子,年代很是久遠。我們一路尋着水流,在村子的小路上慢悠悠地晃。打量着村子裏的人和民居,都是接地氣得,樸實無華該是最佳的形容詞。



西溪南村,又名豐南或豐溪,村子可謂歷史悠久,文化淵源,山環水繞,景色佳麗,明代中葉,多大商巨賈,且力主“亦商亦儒”。

村中私人園林衆多,果園遺址可尋。古有八景:"古桐喬木"、"梅溪書屋"、"南山翠屏"、"軸疇綠繞"、"清溪涵月"、"西隴藏雲"、"竹林鳳嗚"、"山源春漲"。



這西溪南的由來,也是有趣的。

安徽黃山豐樂河南岸便是西溪南,古名豐南,俗稱溪南,爲別於篁墩對岸的南溪南,稱此爲西溪南。

這裏盛產油桐、山蒼子、芝麻、花生,所以村子裏可見農家自己種植的各種作物,也該是一直延承下來的。明、清之際,多名士徽商,亭閣園圃甲於鄉里,現存老屋角、綠繞亭等明代古建築。


西溪南,一個有着1200多年曆史的古村莊。

曾記載,西溪南村是古徽州最富庶的地方,有着“歙邑首富”之稱。有人以“滿朝朱子貴,江淮金銀山”來形容西溪南之繁榮。

而村子中的老屋閣和綠繞亭則是西溪南被列爲國寶級的文物。老屋閣是建於明代中葉時期五間二進“口”字型建築,老屋閣宅邊池畔佇立着綠繞亭,是徽派建築早期典範之作。


村子中有始建於明清時期的水利工程,科學合理沿用至今,造福於世代百姓,也充分體現了西溪南人的聰明才智。繞村的水系,恩澤世代百姓,河埠口隨處可見,有古老的石閘門仍存,百姓生活用水十分方便。


在西溪南,有些老房子,經不住歲月的磨礪,終是頹敗下來,被整理被改建,刷的甚白的牆壁在陽光的照射下,睜不開眼,望着湛藍的天空,白雲像是就飄在屋檐的一旁,那些仿古式的新屋檐,竟然莫名的與這村子有些違和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