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講話,就法國的國防和威懾戰略進行了闡述,尤其提及了法國低於300枚的核武器數量。去年,法國軍備總局還披露ASN4G空射高超聲速導彈的一些技術細節,這款射程超過1000千米的導彈將大幅提升法國空基核力量的實力。

在美國開啓大國競爭、軍備競賽有捲土重來之勢之時,馬克龍的講話吸引了世人對法國核武力量和核政策的關注。

獨具特色的“二位一體”核力量

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啓動了核計劃, 1945年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成立,20世紀五十年代,法國制定了發展軍用核能力的計劃。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撒哈拉沙漠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爲繼美蘇英三國之後第四個成功研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雖然身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是法國的核武庫規模、武器種類遜色於美俄(蘇聯)等國。

法國實施獨立的國防政策,核戰略方面也不例外。冷戰時期,即便是北約的重要成員國,法國依然表示執行獨立的核威懾戰略。冷戰時法國主要面對的核對手即是前蘇聯,法國核戰略以有限的核威懾、覈報復爲主,強調打擊對手的人口、工業城市和首腦機關,以此爲威懾懾止對手發動戰爭的企圖。雖然法國核力量處於弱勢,但是仍以弱制強對抗蘇聯的核壓力,維護法國的獨立和安全。法國在冷戰超級大國兩級對抗格局下能成爲“核武第三級”意義重大,打破了美蘇兩級核壟斷的局面,爲維護國際戰略平衡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技術方面,法國具有獨立的國防工業和武器裝備研發生產鏈條,法軍的戰略武器裝備都是國產裝備。相比較來看,英國的核武庫完全以海基戰略導彈核潛艇爲主,英國“前衛”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具備較高技術水平,但是英國的潛射彈道導彈則使用了美國的“三叉戟”型導彈。法國在戰略武器方面完全自研自產,彰顯了較強的軍工水平能力,也體現了防務獨立自主的態度,同時避免在關鍵的戰略武器技術上受到其他國家干預。

法國現在的核武力量強調精幹和精確,呈現海基爲主、空基爲輔的格局。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法國實施核打擊的主力。法國海軍現役四艘“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單艇配備16具彈道導彈發射筒。法國的潛射彈道導彈爲自主研製,主要型號有M-45和M-51兩型,2010年M-51導彈進行首次試驗後,已經逐步開始替換M-45導彈。M-51可搭載分導式核彈頭,最遠射程可達一萬千米以上,突防性和精度也大幅度增加。搭載M-51的“凱旋”成爲法國核武庫的絕對主力。

爲了使核作戰能力更爲靈活,法國還具備一定的空基核力量。法國空基核力量規模較爲有限,主要依靠戰術戰鬥機,這與美俄兩國龐大的重型戰略轟炸機部隊相比遜色不少。法國早年依靠“幻影”戰鬥轟炸機和“超軍旗”攻擊機投擲自由落體核炸彈來完成空基核打擊任務,但是隨着防空武器技術的發展,法國意識到臨空核轟炸的有效性越來越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法國開始研發列裝ASMP-A導彈(法語意爲中程空對地導彈)。ASMP-A導彈是一款可搭載核戰鬥部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可用於法國空軍和海軍艦載機部隊的“陣風”戰鬥機。搭載核巡航導彈的“陣風”戰鬥機成爲法國空基核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戰略導彈核潛艇共同構成法國的“二位一體”核威懾力量。根據媒體報道,法國正在研製ASN4G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取代ASMP-A導彈,新導彈射程超過1000千米,速度約爲8馬赫,射程和突防能力較現役導彈都有大幅提升。


M-51導彈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射程和打擊能力比M-45導彈有大幅提升法國核戰略帶有積極性

法國總統馬克龍此時發表關於法國威懾戰略的講話,其一方面,聲明法國核武能力的威懾作用,表達積極地核政策。另一方面,在覈政策領域表現出與美國的不同,彰顯法國的獨立自主地位。

作爲“老歐洲”國家的法國雖然是美國領導的北約集團中重要盟友國家,但是近年來頻頻與美國“唱反調”。例如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美俄之間持續着較爲緊張的安全對抗態勢,作爲美國盟友的法國,馬克龍提出歐洲應當與俄羅斯對話,恢復關係互動。馬克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100週年紀念活動上提出歐洲要建立自己的軍隊,保護歐洲免受俄羅斯及美國的威脅。他還認爲,恐怖主義應當是歐洲的敵人,而不是如美國所言的俄羅斯等國。2019年的北約峯會上,馬克龍更是提出北約已經“腦死亡”,美國正在拋棄歐洲的言論。由此可見,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在安全政策、地區安全和地緣政治方面不會與美國一致,而是希望保持獨立的對外政策,以法國的國家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美國的安全利益爲標準實施對外政策。

馬克龍在此次威懾戰略的講話中指出,法國核戰略的根本目的是阻止戰爭,法國的核武器不針對任何特定的國家,法國拒絕將核武器用作戰場。這些表述體現了法國核戰略的根本作用是用於威懾,即威懾外部威脅對法國發動的戰爭或其他軍事威脅行爲。法國的這種核政策表述體現了核武器作爲維持穩定的積極效應,把核武器只用於威懾對手的行爲實際上提高了核武器的使用門檻。馬克龍的表態是在向歐洲國家及世界表示法國積極地核戰略,表示法國的核武器是用於和平。反觀美國,現在正做出一系列核戰略和核政策的消極舉動,增加核武庫的現代化水平、規劃研發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採取依託核武器的大國競爭戰略等。法國與美國對待覈武器的態度和舉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老歐洲”國家對美國此舉表示反對,“老歐洲”國家中只有英國堅持追隨美國,美俄中導對抗的陰霾又回到了歐洲上空。而作爲北約成員國中具備核武能力的法國卻表示出獨立的核防務態度。在與美國和北約的核關係上,馬克龍指出,法國的核力量將有助於強化北約的核威懾力,但是法國不參加北約的核作戰體系,今後也不會參加。法國只在北約的政治層面進行涉核問題討論時纔會做出貢獻。這番言論也反映出法國在覈戰略方面繼續保持着獨立性,法國不會參與北約成員國中美國與英國進行的任何針對特定對手的核作戰計劃。這實際上即表明法國不會與美國和北約部分成員國一道加入以核反俄的陣營,法國在對俄的態度上保持着與美國不同的獨立性。

講話中馬克龍還多次提到國際上關於核不擴散的規範和制度。例如他提到,我(馬克龍本人)的職責是按照國際規則保護法國的安全,尤其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法國會積極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框架下的五核國討論;法國呼籲所有國家一道支持《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關於核裁軍的內容。馬克龍的表態把法國擺在了國際核秩序中的道德高地,遵守國際規則,強調核裁軍的言辭,實際上也在反襯美國破壞國際規則、核擴軍的消極舉動。

馬克龍此番關於威懾戰略的講話,一方面闡釋了法國威懾戰略的內容,另一方面就法國核武器的定位作用,尤其是北約框架下的法國核武作用給出了定位。馬克龍的講話顯示出了法國核政策的積極性,美法核政策判若鴻溝,對比法國、美國核政策對國際和地區安全穩定的消極性顯而易見。


ASMP-A導彈配備了衝壓發動機,可超聲速飛行英國脫歐給法國新的“核機會”

法國元首選擇此時就威懾戰略發表講話,體現法國有意主導歐洲自主防務的意圖。早在1958年戴高樂執政法國時就提出過以法德兩國爲核心、法國爲領導的“歐洲人的歐洲”。戴高樂一系列謀求法國獨立自主大國地位的政策思想被稱爲“戴高樂主義”。體現在防務問題上,就是要謀求擺脫美國控制,歐洲人自己保護自己,而擁有核武器的法國,自然就要擔負起軍事防務中最重要的戰略威懾任務。

2020年1月31日,英國“脫歐”、結束了近五十年來的歐盟國家身份。英國離開歐盟,使得歐盟中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只剩下法國。英國、法國和德國以其較強的綜合國力處於歐洲國家的第一梯隊,但是在安全防務問題上,英國幾乎完全依附於美國;德國雖擁有較強軍工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但是沒有核武器,無法擔負起歐洲的對外威懾重任;放眼來只有法國這一傳統的歐洲大陸國傢俱備戰略核威懾能力,有資格成爲歐洲核盾牌。


2006年,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剋就提到核威懾應用於歐洲共同防務的想法,他提及法國的核保護傘已經延伸到法國的盟友。同樣,馬克龍進一步強調法國的核威懾能力與法國在歐洲防務事務中的重要作用。馬克龍講話中多次把法國和歐洲的安全並列在一起,例如提到核威懾能力對維持地區安全穩定至關重要、尤其對於歐洲;法國的核力量未來會進一步發揮威懾作用,法國的核力量增強了歐洲的安全;歐洲的利益就是法國的切身利益。

雖然希望依託核威懾能力領導歐洲防務,但是馬克龍講話中沒有明確談到把法國的核威懾力量與歐盟分享,這是因爲法國一直以來實施獨立的核威懾戰略。馬克龍的講話展示了一種政治姿態,即歐洲要擺脫對美國的依附,尤其在防務領域,歐洲需要法國,法國的核威懾能力對歐洲安全至關重要。作爲歐盟唯一的核武國家,法國元首在英國脫歐後不久就對威懾政策進行闡釋,並且多次強調法國的核威懾能力和歐洲的安全息息相關,帶有較爲明顯地強調法國在歐洲重要地位的色彩,講話時機選擇可以說是意味深長。

(作者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軍備控制與國家安全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