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教育”送您三本特別的書

教育有階層,你追求的一直就不是最好的……

如今的應試教育實在令人深惡痛絕,所以很多中國家長羨慕美式教育,似乎在那種教育中學生的個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解放,充滿創造性,培養出來的都是喬布斯那樣的人物。

也有更瞭解情況的人指出,美國的基礎教育水平其實很差,比如美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就是個笑話,高中生的數學水平還不如中國小學生,因此還是中國式的嚴格要求比較好。

其實這兩種印象都是盲人摸象。播播老師只問一個問題:你說的是美國哪個階層的教育

美國教育是分階層的

美國是個有嚴重階層區分的國家,各社區按房價自然分開,在某種意義上是事實上的種族和貧富隔離。公立中小學的經費主要由所在學區的房產稅而來,這意味着兩點:

第一,富人區的學校更有錢,可以請更好的老師、用更好的設備、有更高的教學水平;

第二,學生們其實是在跟自己同階層的人一起上學。

如果你考察美國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那的確比中國上海市學生的差很多。但美國這個平均成績其實是被貧困社區中的黑人和墨西哥移民拖了後腿。如果你考察美國富裕白人社區學生的數學成績,可並不比上海學生的差。

但是,成績還不是主要問題。

中國一個城市內好學區和差學區的區別僅僅是考試成績高一點兒或者低一點兒、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多一些或者少一些,都是“量”的差距,而美國不同學區的教育卻是“質”的差異。

greatschools.com網頁截圖

如果你上greatschools.com之類的網站查一個美國中小學校的綜合評分,網站首先告訴你的是這個學校學生的種族構成,如有多少白人、多少墨西哥裔、多少亞裔等;然後是貧困學生比例,如有多少學生使用了政府資助的免費午餐;最後纔是學習成績。

階層比分數重要,因爲各階層的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完全不同。

教育研究者Jean Anyon,曾在20世紀70年代末,全程跟班考察了不同階層的幾個小學的四年級和五年級教學情況,然後在1980年發表了一篇至今看來都毫不過時的經典論文《社會階層與隱含教案》。

如果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讓你感到憤怒,想要改革的話,Anyon這項研究所揭示的美國教育體制,也許會讓你感到深深的失望。

Anyon說,哪怕是在四、五年級這個距離起跑線沒多遠的地方,不同階層的學生就已經在爲他們將來要從事的不同階層的工作做準備了。正所謂“龍生龍,風生風,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普通工人階層的教育

普通工人階層的學校強調遵守規章流程。整個教學充滿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程序,幾乎沒有選擇和決定的機會。老師教任何東西,哪怕是解數學題,都是用向學生灌輸規則的方法。這些規則通常包括若干個步驟,而學生必須熟記每一個步驟,老師常常不看你的最終結果對不對,而是看你是否背熟了步驟!

比如老師教兩位數除法,就會直接告訴學生第一步幹什麼、第二步幹什麼,既不解釋爲什麼非得選擇這個做法,也不告訴學生這麼做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學生提出更好的辦法,很可能會被否決,須按老師的方法來。

我曾對這些教法感到非常不理解,現在知道了階級分析這個工具,才恍然大悟:這哪裏是在教數學?這分明是在訓練工人。工人幹活,可不就是必須嚴格遵守流程步驟嗎?你只要按規定步驟去做好該做的,至於最終產品如何,不是生產線上一個工人應該關心的事。

這個階層的學校裏自然和社會科學課程也都是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生們並不被鼓勵閱讀什麼課外書,也很少會把所學內容跟真實世界聯繫起來,基至連課本都不怎麼用。教法是讓學生直接抄老師寫在黑板上的筆記,這些筆記就是考試內容。

紀律是嚴格的,學生沒有什麼自由,教室裏任何東西都“屬於”老師,絕對不能隨便碰。老師對學生說話非常不客氣,經常有”閉嘴”之類的命令,時不時地制止學生亂動。不過老師自己並不遵守什麼紀律、經常拖堂,根本不在乎下課鈴。

社會科學課上老師會給一些閱讀材料,並配以問題,這些問題都有明確的答案,其根本目的在於考察你是否真正學習了那些材料。

學校教學很強調課本的權威性,你絕對不能對課本結論提出質疑。如果你喜歡批判式思維、對有爭議的話題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則認爲你是危險的。

這種小學,使我想起中國的高中。所有人都非常明白來這裏上學的目的:如果能學到實用的知識當然好,但最重要的是必須考上大學。

中產階層的教育

美國一般中產階層的學校也是這樣,一切爲找工作和上大學服務。

老師仍然控制學生,但這種學校的老師人品都很好,自己也能遵守制度,至少不會拖堂。

專業人士階層的學校強調創造性和獨立性。美國的所謂”專業人士”,是指醫生和律師這種需要長期學習和訓練才能入職的人物,他們擁有專門的技能,他們只有考取一個資格認證才能工作,而且還有自己的職業準則。這些人是中產階級中的上層,收入不菲,對生活和職業都有很好的規劃。

這種情況,纔是中國人心目中神話般美好的美式教育。

雖然還是小學生,學校已經要求學生有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課堂作業常常是寫文章和做演講,你必須能夠自己找到素材、選擇方法、組織語言、描述想法。

這基本上是我當初的大學所在的層次,而這些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開始搞獨立調研了!

比如,歷史課上學到某古代文明,作業是學生們要以其中的人物事件爲題拍個電影!有人負責寫劇本,有人負責演,有人負責拍攝——當時還沒有數字設備,所以家長得幫着剪輯8毫米膠片。學生們要時不時在班級裏播報一下新聞時事,老師偶爾還引導他們發現事件之間的聯繫。

寫作強調創意,科學強調第一手的實驗感覺。答案對錯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這個內容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師不再直接控制學生,而是通過與學生交流來引導班級去做什麼。任何學生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去圖書館拿本書,而且只要你在黑板上籤個名,哪怕上課中途也可以不經允許離開教室。哪些內容要多講點,哪些內容要少講點,老師都能聽從學生的意見。

但這還不是美國最牛的小學。

統治階層的學校教育

這個階層就是所謂的資本家階層,學生家長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和擁有者,他們當然沒必要訓練怎麼遵守別人的章程,他們不用關心怎麼用漂亮的簡歷取悅僱主。這個階層的學生學的不是怎麼遵守規則,而是怎麼制定規則。

教育的核心目標,是決策和選擇。

哪怕在數學課上學除法,老師問學生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怎麼算,而是“如果你面對這麼一個例子,你的第一個決定是什麼?”

你會提出解決問題自己打算從哪兒着手。老師就會說你這個決定不錯,然後引導你進一步說出自己的計劃。然後讓全班一起看看你這個決定和計劃的結果如何。

老師不主動提供任何解題方法,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去制定公式,也就是規則

老師不問對和錯,而是問“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如果全班都發現你錯了,老師告訴你的是“他們不同意你……當然,你對老師講的東西,也可以隨時不同意”。

這種統治階層的教育,已經不是追求什麼表達能力、藝術效果、漂亮的PPT之類了,而是追求分析問題。這種小學同樣學到古希臘歷史的時候,不是讓學生會表演個什麼歷史人物的電影,而是問學生“你認爲伯里克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犯了什麼錯誤?雅典公民又犯了什麼錯誤?”這種問題!

這些註定成爲未來領袖的小學生從四、五年級起就已經開始在課堂上對當前問題發表看法:

工人爲什麼罷工?

他們這麼做對嗎?

我們怎麼阻止通貨膨脹?

老師說,你不知道答案沒關係,我提問題只是讓你學會怎麼想。

這些學生不是爲了考試而學習。他們如果學習了一種複雜語法,單單在考試中答對還不行,必須在此後的寫作中用到這種語法,否則老師就不幹。寫作課也不是追求什麼創意、感情描寫,而是強調故事結構和邏輯,並且直接用於社會課和科學實驗報告的寫作中。

學生不但自主,而且可以自治。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一次老師。然後老師和其他學生對他進行全方位的評判。紀律上沒有什麼要求,任何人部可以隨便離開教室,可以不經允許使用學校的任何東西,集體行動也不用排隊。

學生學到的是選擇和責任。你可以給自己設定優先目標、你自己決定幹什麼,你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你自己管自己。老師說:“你是你這輛汽車唯一的司機,只有你能決定它的速度。”

而這些是你出國讀研究生時,纔可能享受到的待遇。

中國家庭的教育目標

再來聯繫一下中國教育:現階段的中國教育,跟美國還有很大區別。中國暫時還沒有這麼強烈的階層區分……因爲大家都在一般中產及以下。

我認爲,中國現階段的流水線教育的默認生產目標,並不是在培養“人”,而是在打磨和挑選“器具”。

下等的器具,是某種實用工具,對應一般家長要求孩子有一個“容易找工作”的學歷和技能。

而上等器具,則是工藝品!工藝品未必能用來做什麼,但是具有收藏和升值的作用。工藝品的價值可以用一系列指標衡量,如材質是不是黃金的、鑲有多少克拉的鑽石等。

工藝品對應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各種素質教育:會彈鋼琴、學習成績好、會英語、身體棒、長相漂亮等等。你擁有的素質越多,別人就越覺得你好,越值得擁有。

爲什麼說是工藝品而不是藝術品呢?

因爲藝術品是不能用任何指標來衡量的,真正的藝術品追求獨一無二,跟任何已有的東西都不一樣,根本就沒有標準。

而不管是實用工具還是工藝品,都以“符合XX標準”“跟XX一樣”爲追求。這種“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即便會彈琴,也只不過能把曲子彈“對”而已,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彈“好”。

大多數家長並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什麼與衆不同的新穎特性,只求符合各種工藝指標。當他們說“素質教育”的時候,無非是把追求從下等工具提升到了上等工藝品。

人們對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及整個的內心敘事,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好東西”,以期得到別人的欣賞。這個敘事顯然與現代人常常遇到的考試製度有關,對早熟的中國人來說則與科舉制度有關:好生活、好工作並非是我自己創造的,而是誰看我好,賜予我的。所以要做個好的器具,而不是做個好“人”。

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思維本質上是被動的——外界喜歡什麼,我就變成什麼。永遠是我去適應別人,而不敢讓別人來適應我。一定要進名校、一定要進好公司、一定要得到好崗位,不外如是。

人與人之間攀比的,也都是這些外部光環的“加持”。

如果有人憑藉自己的能力開創了事業,則多數人不會對他表示羨慕、與他攀比,而是把他當成跟自己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並尋求借他的光,比如爲他打工。

日常文化和正統教育中,很少有“怎麼主動選擇、怎麼審美,怎麼根據自己的意圖改變世界”這樣的討論,“主人翁”精神只不過是句漂亮的空話,取悅世界已成習慣。青年導師最愛說一句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幹什麼?梳妝打扮等着別人來挑選嗎?

中國因爲歷史原因,過去這幾十年的主流文化都是貧民文化,人們對“怎麼適應別人”研究得很多,對“怎麼自己做主”研究得很少。我們看看網上一些所謂的“職場經驗”,對工作、對上級、對同事的各種小心翼翼的算計,動輒得咎的脆弱心態,讓人感覺真是非常可憐。

這一代中國人的技術很強、性格也隨和,願意與人合作,但是整體心態普遍像小孩一樣,有主人翁意識的人物實在太少。

然而階層不是一切,人總有自由意志。我們大概可以把現代教育簡單地分三個階層

底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具、以找工作爲目的;

中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藝品,以提升個人價值爲目的;

上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主人翁,以欣賞、選擇和改變周圍世界爲目的。

現代流水線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層;想要進入第二層,家庭必須出力,爭取去精英大學;而第三層,則幾乎完全是家庭和個人的事情,學校教育的作用很小。

那如果生錯了階層,上學豈不成了無比憋屈的一件事情?

我只能說,雖然素質的確是可以遺傳的,人也的確不太容易超越自己父母的階層。但人之所以不是機器,就是因爲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基因和環境並不能把人完全定死,所以通過自身努力,總會實現突破的。

如果人人都按照模板劇本演出,這個世界就太沒意思了。

|內容來源小花生網(ID:xiaohuasheng99).

話說世界盃結束已經有幾天了,大家還記得曾經參與的“決戰世界盃 競猜贏好禮”的活動嗎?hiahiahia~播播老師現在來爲大家公佈獲獎名單啦~(因現金紅包、學習大禮包、遠播獨家《國際教育規劃指南》領取人數太多,在這裏只公佈CASIO電子詞典中產家庭必備教育指南獲獎名單啦!),活動回顧可點擊:@家長,你有一個世界盃冠軍競猜大禮包請查收!

ps:中產家庭教育指南:《陪孩子走進耶魯》、《寫給兒童的財商教育書》、《我家走出四博士》,隨機抽取一本贈送~

以上中獎用戶,我們將於2018年7月19日上午短信通知領取獎品方式哦~

如果你想讓孩子改變階層,不妨看看播播老師爲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寫給兒童的財商教育書》

本書精彩看點

● 沙拉的猶太教育理念精華濃縮,究竟她是怎麼讓原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三個兒女,不到30歲就實現了世界富豪夢?

● 15堂情境財商課,簡單易懂,便於家長吸收經驗,學習使用。

● 從家庭財商基礎課、校園財商拓展課、旅行財商創意課、社會財商實踐課四個方面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讓孩子們正確理解財富的價值、樹立良好的財富觀念。

● "有償生活機制”、"延遲滿足”等顛覆你常識的教育方法一一闡述,令人感嘆。

● 教父母究竟怎麼和孩子“好好說話”,學習與孩子融洽溝通的藝術,力求構建和諧親子關係。

● (情商+智商+品商+逆商)×財商=成功和快樂的人生,沙拉闡釋五商有機結合的奧祕!

 戳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