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希濂的督战队之所以能弹压得住孙元良部,是因为孙元良是逃兵而不是溃军,他的部队秩序仍在。如果能被督战队弹压回战场的,只能说他们还不能算是溃军。

都说穷寇莫追,什么叫溃军?那是一波为了逃命,可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主。如果能被督战队弹压回战场的,只能说他们还不能算是溃军。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军队纪律约束了,并且深信没有什么比他们回头更糟糕的事情了。


其实督战队历史比较悠久,历史上最早的督战队出现在罗马军队。其实督战队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军队里出现逃兵,而影响到整个军队的情绪和节奏,恢复军队纪律。因此他们有直接处理逃逸士兵的权力。

当正面战场攻击不利的时候,出现了极少数的怯战情绪,开始出现小规模逃逸的时候,必须让督战队及时弹压回去,纠正着负面影响。

逃兵如沙子,一个逃兵会影响一个排;一个排会影响一个连;一个连会影响一个营。而督战队就是要在逃兵“聚沙成塔”成为溃军之前,将整体溃败的可能消灭在萌芽里。

如果整体崩溃一旦发生,就凭人数远低于军队的督战队是根本弹压不住的。阻挡溃军,只会被踩死。所以此刻不得不动用规模比这支部队更大纪律的部队进行拦截,使溃军冷静下来,恢复秩序,重新归建,再组纪律。

这里有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溃军到底敢不敢攻击督战队。

第一个例子,1951年4月朝鲜战场上的李承晚的韩军第6师。


由于在1950年10月遭遇过刚进入朝鲜的志愿军第40军,所以韩军第6师对我们志愿军惊恐成疾。在我志愿军距离战场还有1英里的时候,就发了疯地整体溃退,抛弃了刚修筑的战壕,丢开友军英国格鲁斯特军团,把美军第3师第6步兵团直接暴露给了我志愿军。

这很丢脸,但是更丢脸的事情是,李承晚为了给友军有交代,夺回阵地,派出了督战部队对韩军第6师进行弹压。结果派出去的督战队被韩军第6师溃军彻底杀光了。谁说溃军怕督战队?韩军第6师的溃军就不怕。

另一个例子,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师直属队和262旅一部。


中华门受到日军攻击的初期,负责守卫中华门的国军71军军长兼88师师长孙元良就当了逃兵,就带着率师直属队和262旅一部,在未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向下关撤退。结果到达挹江门时,遇到了36师师长宋希濂的督战队,宋希濂摆出机枪,要求孙元良要么回中华门继续作战,要么被机枪收割。孙元良只好带着部队回中华门。

宋希濂的督战队之所以能弹压得住孙元良部,是因为孙元良是逃兵而不是溃军,他的部队秩序仍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