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8月20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举行听证会,对乘客应遵守的文明乘车秩序相关内容进行增补,对不宜独自乘车的群体进行明确。

地铁禁止手机外放声音,既整治公众场所噪音,更提升国民素质

引人注目的是,本次修改增加了不得在地铁列车内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外放声音的规定。

按修改后的乘车守则,工作人员有权对乘客违反本守则的行为予以劝阻、制止。经劝阻、制止后仍不改正的,可以拒绝其进站乘车或者继续乘车。乘客违反守则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城市轨道运营单位、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机构或者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按照规定将有关信用信息纳入交通运输和相关统一信用信息监管平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此前北京也对地铁上电子设备外放声音进行了规范,严重者甚至影响个人信用。《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显示,乘客在地铁车厢内进食、一人同时占用多个座位、采取违规进出闸机或伪造变造票卡等方式逃票、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等五类不文明乘车行为,将被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行为人若想采取补救措施,可通过主动参加轨道交通志愿服务进行不良信息修复。

地铁禁止手机外放声音,既整治公众场所噪音,更提升国民素质

另外,兰州于今年6月23日开通运营第一条地铁,其乘客守则也规定,禁止在车厢内进食,禁止在车站、车厢内外放音乐。违反守则的,运营单位工作人员有权采取劝阻、制止和拒绝提供服务的方式,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其实,近年来随着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大行其道,特别是在某音火遍全中国的情况下,包括地铁、火车以及飞机开放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后,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以及有声电子游戏等不文明行为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困扰大众的一大噪音污染源。有国外友人吐槽,在地铁、火车及飞机上,中国乘客使用手机的时候将声音外放带来极大的噪音,让人非常崩溃。

地铁禁止手机外放声音,既整治公众场所噪音,更提升国民素质

有媒体做过一项市民素质调查,在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上大声聊天、用手机大声放音乐和视频,分别占据84%和54%的比例。更有甚者,有人居然在火车车厢里跳起了广场舞……类似行为投射着自私和放任,是缺乏基本公德的体现。而一旦类似举止得不到自觉修正或及时干预,“小毛病”就可能会愈演愈烈,引发大争执、大纠纷。

去年8月,北京地铁9号线上,一乘客在列车上用手机扬声器听音乐,引发乘客郭某不满,双方发生肢体冲突,郭某将对方左眼打伤。郭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全民出行时代,乘飞机、坐高铁成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家常便饭。事实上,这也是个体越来越参与到现代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的一个过程。请别忘记,无论何时何地,你的某个举止爱好,都需要分清私域和公域,要以不影响第三方的利益为前提。否则,轻则被人嫌弃指点,重则可能威胁公共安全与秩序。

地铁禁止手机外放声音,既整治公众场所噪音,更提升国民素质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频将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如果不未雨绸缪,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的行为予以明确禁止,不排除到时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会出现一片噪音此起彼伏、嘈杂不堪的混乱场景。不仅乘车体验要大打折扣,更有可能因为“声音之争”而引发口角与肢体冲突。

因此,禁止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绝非矫情,更不是无病呻吟。通过整治电子设备外放声音,既能有效治理噪音污染,让公共交通环境更加融洽和谐,更可藉此强化大众基本公德的培育,逐步提升国民素质。

地铁禁止手机外放声音,既整治公众场所噪音,更提升国民素质

感谢阅读。对于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您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