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家长总喜欢对孩子说:。经常跟孩子哭穷。

董卿说:

只有自己做的足够好,才有安全感,不然,偶尔也会自卑;这种自卑就像深入了骨髓一样,想努力摆脱,却摆脱不了。

如今,有不少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

因为胆小、敏感、不自信,渐渐地就会自卑。

常言道:没有天生自卑的孩子。

而最常见能养出自卑的父母,一般是这3种。

1

父母经常吵架

前几日,我闺蜜跟我聊天,说起她家上个月发生的事情。

那天周六,她跟老公因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争吵中,无意中看到6岁的女儿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瞪着眼睛目睹了这一切,眼神中流露出恐惧。

吵完后,我们发泄完了,确实很过瘾,可是,却忽然了孩子的感受。

第二天,女儿在画板上画了一个哭泣的娃娃,以表自己的恐惧。

女儿还小,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思绪,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

那段时间,我们都发现女儿不太喜欢跟别人交流,甚至跟我们都不太爱说话,好像突然变得很胆小、脆弱和自卑,极其缺乏安全感。

闺蜜说完后,愧疚不已,并且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

心理学家曾说:好的夫妻关系,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也是好的家庭关系的根基。

只有在相亲相爱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孩子才不会自卑。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2

打击孩子

记得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

14岁的女儿在饭桌前对妈妈说:很久没吃鸡腿了,明天我们可以吃鸡腿吗?

妈妈说:你这么胖,别吃了。

听到妈妈这么说,立即跟妈妈发生了争执,随后,女儿拿起水果刀想自杀。

妈妈吓坏了,赶紧报警请求帮助,最后,在警察的劝导下,女儿才放下水果刀。

看到这则新闻后。

有人说:

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数落一下怎么了,用不着想不开吧。

也有人说:

这位妈妈经常冷嘲热讽,才导致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看来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才行。

确实,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很重要,但是,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要承受亲人的冷嘲热讽。

苏珊·福沃德博士曾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所以,摧毁一个孩子真的很简单,天天打击他,让他失去信心就够了;而成就一个孩子也很简单,父母的鼓励和赏识。

3

经常跟孩子哭穷

不少家长总喜欢对孩子说:

家里穷的吃不起饭了;

这个衣服太贵了,买不起;

学校组织的活动太费钱了,别参加了;

家里砸锅卖铁培养你读书,你都不知道;

……

这些话,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的心理,内疚、自卑、自责,还可能会延伸到很多事情上,孩子一旦没能达到父母的预期值,就会产生极端的情绪。

无论家里是多么艰辛,也不能让孩子的心灵蒙上这层灰尘,而是要让他们的天空明亮晴朗。

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黑人老爸克里斯,即便生活不如意,他也不会跟孩子哭穷,而是告诉孩子:不要灰心,要捍卫梦想。

这就是希望,是射进孩子世界里的明媚阳光。

所以,面对贫富,我们也要给予孩子承诺和鼓励,保证让孩子的内心得到安定。

可以告诉孩子工作可以获取金钱的乐趣;

可以告诉孩子努力可以满足美好的物质生活;

可以告诉孩子为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感。

为了孩子能拥有未来物质与精神的丰盛,父母一定要收回对待生活和金钱的沉重感以及匮乏感。

归根到底,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家长、家庭教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请家长们好好的审视自己,别让自卑毁了我们的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