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結束了。克羅地亞VS法國最後的比分定格在了2:4,法國時隔20年捧杯,但奇蹟這個詞,卻更屬於亞軍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的隊長,33歲的“魔笛”莫德里奇獨自等待着領取屬於他的金球獎,他看起來那麼平靜,只是不知夜深人靜,他是否會爲那座觸手可及的冠軍獎盃而哭泣呢?

  都說歷史不會記住亞軍,但我們會記得英雄——是你們讓我們知道,普通人也有夢可以做。

  時間回到世界盃半決賽,克羅地亞對陣英格蘭,120分鐘酣戰,克羅地亞人已經拼完了最後一口氣——跑不動了。

  “砰砰砰……”,此時克羅地亞的守門員蘇巴西奇的心臟劇烈跳動着,他聽到哨聲響起,他看到英格蘭隊的年輕人們將頭埋進球衣,看臺上上歡呼叫罵哭泣一時間鼎沸更勝過賽時。

  比賽結束了。

  他們,贏了,他們要去踢決賽了。

  2:1,加時賽進球。這已經是這支球隊經歷的第三場加時賽,他們是本屆世界盃上戰時最長的球隊。

  但勝利的歡愉依舊讓他們振奮,十分鐘的慶祝,他們要享受這一刻。在人們的認知裏,英格蘭是傳統強隊,他們廣爲人知。而克羅地亞隊,誰呀?太多人對他們是陌生的。

  這個1991年才獨立,1995年才停止內戰的國家,在此之前最好的成績是季軍,那已經是20年前了。

  從無人看好,到贏得尊重,這是克羅地亞的奇蹟。

  說道克羅地亞這個國家,可能你對它並不熟悉,只知道98年那會兒的足球就很牛,但你知道這個國家成立多久了嗎?

  克羅地亞建國,才27年!準確的說是1991年6月才建國。

  甚至比我們很多麥粉的年紀都要小,而嚴格來說,真正全國統一卻是在1998年,聯合國1998年1月把行政權全部移交給克羅地亞,這個時候纔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而整個克羅地亞全國的面積更是小得可憐,只有5萬多平方公里...

  5萬是個什麼概念?簡單的說上海周邊的隨便哪個省,浙江或者江蘇的面積都要翻克羅地亞一倍!可以想象克羅地亞多麼的小...

  而人口呢?只有417萬,417萬什麼概念?相當於北京朝陽區一個區的人口數,真的,放在上海的話比浦東新區的人口數還要少100萬左右...

  就這麼點地方,就這麼點人,卻經歷了我們這輩人無法想象的戰爭炮火...

  1991年克羅地亞戰爭爆發...我們這輩人不管是70後還是80後,我們包括我們的父母都應該沒有直接經歷過戰爭年代,而昨天取得世界盃亞軍的這批球員,很多都是從戰爭年代過來的...

  爲什麼會有戰爭?故事太漫長,總結起來只有兩句話:南斯拉夫解體,克羅地亞獨立...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研究下我們不再贅述,這是一部爲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歷史,克羅地亞和足球的關係我們可能更無法理解...

  甚至引發上述戰爭的導火索也是因爲足球,1990年一場普通球賽,貝爾格萊德紅星VS薩格勒布迪納摩...

  比賽中塞爾維亞球迷和克羅地亞球迷打起來,一位克羅地亞傳奇足球巨星博班的一個動作改變了歷史...

  他看到現場的一位警察在幫着塞爾維亞球迷在驅打克羅地亞球迷,爲了克羅地亞球迷,他情急之下直接一個膝蓋攻擊...

  最後博班受到懲罰,但是卻成了1990年乃至後來的克羅地亞英雄(他與蘇克等人後來一起組成了98黃金一代,在98年奪得了世界盃第三名的創紀錄成績)

  由於91~98年戰爭,這些球員都已經過了最佳的年紀,全隊大多是30多歲的大叔在場上奔馳,一如昨天克羅地亞隊的情況,這些叔叔們的事蹟無時不刻都在影響着這批球員,足球已經成爲了他們最重要的精神寄託...

  隨着博班的一記膝蓋攻擊後1991年戰爭爆發了,而且這個不像那些過於久遠的戰爭,是我們可以觸摸的到,看得到的戰爭...

  這些當年參與戰爭的士兵們,就是現在這批球員的父親和祖父輩,算上98年統一以前,目前克羅地亞全隊超過28歲的球員都經歷過戰爭!

  可能這在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看看昨天這批創造歷史的球員小時候過的是什麼日子...

  一直到1991年建國前還有很多克羅地亞人被驅趕出自己的家園,被迫遷徙、流浪,途中生病、饑荒死了很多人...

  昨天比賽的球員們這個時候很多基本只有2、3歲,像圖上的人們一樣跟着父母就這樣顛沛流離,對於我們來說,這是無法想象的...

  別懷疑,這就是球員們小時候成長的環境,房子都被炮火打破,每天都有房屋倒塌,很多人被迫睡大街,冬天每天早上都有人凍死在路邊,這還是最好的地區...

  普通的地區的情況是這樣的……連睡大街都沒地方!

  這些球員們小時候就生活在炮火的廢墟中,搬開一塊又一塊的磚頭去尋找食物和水,大家絕對想不到竟然是這樣...

  我們在查找資料的時候也驚呆了,這批球員的童年竟然是在地獄中度過的?

  稱爲地獄毫不過分,每天都在死人,路邊到處是屍體,這些克羅地亞的嚎啕大哭的婦女就是這批球員的媽媽和祖母們...

  而這些球員們當時是什麼樣子?都還是含着奶嘴的孩子,卻要送自己的爸爸上戰場,很多孩子這一送就再也沒有看到過爸爸...

  孩子捨不得爸爸,甚至抓着爸爸的大腿,踩着爸爸的靴子不讓他走...

  爸爸更捨不得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強制徵兵,戰爭就是那麼的殘酷...

  這樣的生離死別就是這些球員童年每天都在發生的,這樣的痛苦對於我們來說是無法體會的,戰爭殘酷到什麼地步?你完全不會知道下圖原來是一所生機盎然的學校...

  每個人都失去了家,每幢房子都是千瘡百孔...

  這是當時的制高點,也是戰爭必爭之地,武科瓦爾水塔,密密麻麻的炮彈孔,告訴我們這批球員的生存環境...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這批球員小時候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在那個年代,足球成爲他們的精神支柱,沒有變形金剛,沒有各種益智玩具,有的只是一隻破破爛爛的足球,這個正在放羊的孩子驚恐的看着當時的戰地記者的攝像機,而莫德里奇就是這樣的一個每天戰戰兢兢的放羊孩子...

  他出生在一個小鎮上,小小年紀的莫德里奇就經常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上山放羊。

  貧窮,戰火,這是莫德里奇的童年。

  在莫德里奇七歲時,外公在山上牧羊時遭遇內戰武裝,不幸遇難。莫德里奇全家淪爲了難民。他們遠離家鄉,去到另一個城市,但只能住在安置難民的旅館裏。

  在那裏莫德里奇被俱樂部的教練發現,開始了他的足球生涯,然而伴隨着訓練的,是炮火的轟鳴。

  “又是炸彈。”警報鳴叫,莫德里奇就會和隊友一起熟門熟路地跑到防空洞中躲避。

  他還不滿10歲就如此熟練於躲避炮火,是因爲幾乎每天都有三四百枚炸彈就落在附近。

  他在戰火中度過了童年,熬過了漫長枯燥的訓練,才終於站在世界盃的舞臺上。

  奇蹟,對於一個經歷了戰火的人來說,或許太輕了...

  而那個年代,男人都出去打仗了,家裏務農就落到了女人頭上,一個年輕的女孩子開着拖拉機勇敢的承擔起一切...

  普通屠戶家的女兒,每天的工作就是拖拉機、除草、擠羊奶...

  這個當年在拖拉機上的女生,就是現在的克羅地亞頭號女球迷,也是克羅地亞歷史上首位女總統:科琳娜...

  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她,在球場上穿着球迷服和大家一樣揮手吶喊,誰都想不到她會是一個國家的總統...

  她這次來看比賽是自費的,坐的是和普通人一樣的經濟艙...

  外貌年輕的她其實已經50歲了,她作爲頭號球迷,甚至要求全體內閣穿着球衣支持克羅地亞隊...

  理由只有一個:克羅地亞國家太小,足球是最好的讓世界認識自己、承認自己的機會,我們經歷了太多的災難,需要全世界的認可...

  爲什麼昨晚她在雨中渾身溼透,不斷的安慰着每一個球員...

  因爲她知道,球員們爲了國家拼了全力,也創造了克羅地亞的歷史,她對他們無比的感激...

  克羅地亞的球員心中足球早就不是一項運動了,從小在戰爭中長大,足球已經成爲了一種能夠獲取和平的手段,而和平對我們來說似乎不怎麼在意...

  但是對於這批戰火中長大的球員來說,沒有任何東西比和平更加重要,足球上多一份成就,國際社會就更認可,那麼未來的和平也就更加穩固...

  她的內心和球員們是一樣的,她也哭了,雖然最後輸了比賽,但是克羅地亞已經用無比的頑強創造了歷史,她用力擁抱每一位球員...

  淘汰賽中三場比賽連續奮鬥到加時賽,每場加時賽最後都逆轉,這份頑強的鬥志和拼搏的精神足以感動世人,他們已經成功了!

  特別是金球獎得主10號莫德里奇,一個球員世界盃拿到了金球獎,幾乎可以認爲就是個人職業生涯的巔峯了,但是莫德里奇的表情完全不笑的...

  從接到獎盃到離開,一點都沒笑過,非但不笑,反而顯得非常的落寞,這哪裏是得獎的表情?

  一直到離開都沒有笑過,感覺自己犯了大錯一樣...

  一直到自己的女總統面前,硬漢忍不住掉眼淚了,科琳娜也哭了,抱着莫德里奇爲他擦眼淚和安慰,就像他的母親一樣...

  戰爭帶來的傷痛還在,他們爲了和平和統一付出了太多太多,莫德里奇這一輩的球員祖父輩在戰場上爲孩子打下了江山,現在輪到他們爲父輩們在球場上奪取國家榮耀,雖然只差一步,但是他們做到了!

  莫德里奇的心裏完全沒有個人榮譽,他的心裏只有國家榮譽,這就是他即使拿到金球獎也沒有笑容的原因...

  縱觀整個克羅地亞的比賽,就是一場國家民族榮譽的戰爭,毫無疑問,他們爲自己的國家贏得了這一切...

  這隻有經歷過慘痛戰爭的人才能理解,法國在爲足球而足球,克羅地亞在爲國家民族而足球...

  半決賽結束時,蘇巴西奇離開振奮的隊友,獨自走到場邊,面對着看臺上的球迷想再做一次自己標誌性的慶祝動作,這個動作已經持續了10年。

  但是克羅地亞的官員伊娃·奧莉瓦里走到蘇巴西奇面前,給了他一個擁抱阻止了他掀開球衣的動作:因爲國際足聯已經警告過,如果他繼續這麼做,會受到處罰。

  原來,蘇巴西奇保持了十年的慶祝動作,正是在每一次勝利時,展示自己的特製T恤,上面印着的是10年前在球賽中意外去世的克羅地亞球員庫斯蒂奇。

  蘇巴西奇看着歡呼的人羣,想起自己在扎爾達青年隊時,和老友庫斯蒂奇會時常談起未來,他們都熱愛足球,他們都生長於扎爾達,順理成章在球隊成爲了最好的朋友。

  他們經歷過克羅地亞的內戰,他們的父親甚至上過戰場。他們也共同見證過98年克羅地亞爆冷打入四強,那時他們說,自己也想像那些“英雄”一樣。

  庫斯蒂奇和蘇巴西奇一起升上了一線隊,雖然兩個人都只有少得可憐的出場時間,雖然克羅地亞的甲級聯賽並不是世界級的大舞臺。

  他們也不是梅西,不是C羅,不是那些天賦溢出年少成名的天才,他們只是足球領域裏不那麼打眼的球員,或許永遠成不了閃耀世界的星星……

  但他們沒有停止努力訓練。

  即使此時的他們籍籍無名,他們始終相信總有一天會發光發熱。時間從來公正,它從不辜負汗水。

  終於在2007~2008,蘇巴西奇坐穩了主力門將的位置,24歲的庫斯蒂奇也成爲了球隊的主力隊員。

  只是開始啊,年少時的雄心壯志,要從這裏開始啦!

  那一天,是一場尋常的比賽,無數場職業聯賽中的一場。蘇巴西奇擔任守門員,庫斯蒂奇司職中場。

  一次撲救後,蘇巴西奇將球大力傳給了庫斯蒂奇,這腳有點失了準頭,庫斯蒂奇和每一場比賽一樣,拼盡全力追趕,希望控制住球,對方球員也是如此。

  遠處的蘇巴西奇突然看到這一場爭搶在場邊停止了,大家都停了下來,庫斯蒂奇倒在地上,被迅速圍住。他沒有如往常一樣站起來,隊醫飛奔過去,神色凝重……

  庫斯蒂奇撞到了球場邊上的一堵混凝土牆上,頭部嚴重受傷。5天后,24歲的庫斯蒂奇被宣佈搶救無效死亡。

  “如果我不把那個球傳給他就好了。”蘇巴西奇在好友的葬禮上,痛哭着責怪自己。

  可是沒有如果,成年人處理悲痛的最好方式,是擦乾眼淚繼續前進。

  那一年,蘇巴西奇離開了兩人共同奮戰過的球隊,去往更廣闊的舞臺。那一年,他有了一個奇怪的儀式,他將庫斯蒂奇印在了T恤的中央,每次站上賽場,他總是會穿上。

  後來,那個在克羅地亞的無名小將,去了歐洲知名的俱樂部,成了聯賽的最佳門將,去了歐冠,這一次,他又作爲克羅地亞的主力門將站上了世界盃的賽場。

  每一次,他都帶着好友一起。

  他是這屆世界盃表現最出色,也是最神奇的門將之一。

  面對丹麥隊,舒梅切爾發揮神勇,撲出克羅地亞的三個點球。而蘇巴西奇看着隊友一次次失望,絕望交織。而他要做的,是一人擋下萬馬千軍。

  他沒有讓所有人失望,在第四輪第五輪,先後撲出了對手決定性的點球,幫助克羅地亞贏得了比賽。

  面對東道主俄羅斯隊。第89分鐘,蘇巴西奇痛苦地倒地,不斷用手擊打着地面——大腿拉傷,他必須要下場了。

  但是此時,兩隊戰平,加時賽勢在必行,蘇巴西奇最終一瘸一拐的回到了賽場。

  他帶着一條受傷的腿的迎接點球大戰。

  受傷的蘇巴西奇咬着牙,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俄羅斯的斯莫洛夫第一個出場,他深呼吸,第一個出來罰點球的人,必定心理強大,必定衆望所歸,斯莫洛夫同樣不容有失。

  但是斯莫洛夫看到蘇巴西奇躍起,單手將球擊出門框……最終,克羅地亞再次涉險過關。

  蘇巴西奇掀起了自己球衣,又一次露出了T恤,T恤上是丘斯蒂奇在球場上的身影,和他的號碼:24號。

  一個人的夢想,疊加另一個人的夢想,成爲了蘇巴西奇的信仰,也成爲了他創造奇蹟的前奏。

  人人都說世界變得很快,那些古早的情誼,不及當下的利慾迷人。但是生活卻說着永恆不變的道理:

  時間不辜負努力,世界也不會忘記那些不忘初心的人。

  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卻也終於還是輸了決賽。你看,生活果然缺少奇蹟。可是還記得《灌籃高手》的湘北嗎,他們輸了一次又一次,最後他們輸掉了全國大賽,可是結果並不能改變他們帶給我們的感動。

  足球賽最長要踢120分鐘,慶祝卻只有十分鐘,在此之前是不爲人知的努力。哪有什麼奇蹟,誰不是偷偷藏好傷,擦乾淚,用漫長的努力,去贏得值得被盛讚的時光。

  生活沒有奇蹟,但可以有夢想。

  關注麥格時光,爲你的職場生活,找點樂子!搜索微信公衆號:麥格時光marking-u

相關文章